时间:2025-05-19 15:30
来源:乌海日报
5月16日,在乌达区滨海街道滨海社区,记者看到滨海A区和滨海B区交界处的一块闲置土地“摇身一变”成了社区居民的“共享菜园”。菜园被划分为12块标准种植地,每块都立有标识牌,注明园主、种植作物等信息。
锄草、挖地、播种、施肥……每天清晨,都能看到居民在“共享菜园”忙碌。
“我们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有辣椒、豆角、西红柿、茄子等,看着这些蔬菜苗一天天长大,心里特别高兴。”居民张文秀说。
像张文秀这样热爱田园劳作的居民不在少数。“共享菜园”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参与农耕的机会,在这里,大家不仅能亲身体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过程,更能在劳作中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愉悦。
“共享菜园”的推出,离不开社区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据了解,滨海社区的“共享菜园”原本是一块空地,如何让闲置资源有效利用起来?
“我们经过考察调研,决定将这块闲置土地打造成一个‘共享菜园’,滨海A区和滨海B区的居民可以报名抽签认领土地,并承担日常种植、照料工作,认种周期为12个月,认种成功后签署认领协议。我们也会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等服务,帮助居民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乌达区滨海街道滨海社区党委书记苏莹表示,“ 通过‘党员责任田+群众认领区’模式,划分出党建引领区、生态种植区、科普教育区、休闲互动区4大功能板块,以专业种植管理服务,让认种人全程参与从播种、田地管理到收获的完整农耕过程,体验绿色种植,收获优质无公害农产品。”
自“共享菜园”投入使用以来,滨海社区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还有效遏制了居民在小区里毁绿种菜的行为,对保护社区绿化、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共享菜园”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滨海社区党委将用好这个平台,把民生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持续深化“共享菜园+”模式,开展农耕文化节、邻里厨艺赛等活动,让基层治理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陈洋)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