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7 22:58
来源:北疆新闻© 原创
《非遗铸志系列丛书》
北疆新闻呼和浩特8月27日消息(记者 杨净毓 李文华)“常见到镶嵌着红珊瑚、绿松石的蒙古族首饰,却从没像今天这样看清它们的‘诞生密码’,这套书把制作步骤拆解得特别细,连纹样元素的解构都一目了然,就像在匠人身边一样。”8月27日,2025北疆书展的内蒙古出版集团展区内,读者杨女士捧着《非遗铸志系列丛书——錾银铸志》,指尖轻轻点过书中记录乌拉特铜银器錾刻过程的插图,语气里满是惊喜,“原来一件精美的银饰要经历熔料、锻打、錾花好几关,每一步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真是越读越着迷。”
《非遗铸志系列丛书》内页展示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图书营销部业务部主任高牧仁介绍,《非遗铸志系列丛书》共设6个分册,内容以“促进中华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线。不同于传统非遗书籍,丛书创新性融合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深度与设计学视觉可视化的直观性,针对内蒙古极具代表性的六大非遗技艺展开深度研究。从乌拉特铜银器的精雕细琢,到杭锦旗毛毡的柔软匠心;从伊金霍洛旗蒙古包的搭建智慧,到乌珠穆沁旗熏皮袍的古朴工艺;再到呼和浩特皮雕的细腻纹样、阿鲁科尔沁旗勒勒车的实用设计,全方位为读者打开一扇近距离感受草原非遗“造物智慧”的窗口。
《非遗铸志系列丛书》外部展示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大众汉文读物出版中心主任张桂梅说,丛书所有文字均源自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团队深入草原牧区、走访非遗传承人的一手田野调查资料,每一个技艺细节、每一段匠人故事都经过反复核实,确保了内容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非遗铸志系列丛书》包装精美
在呈现形式上,丛书采用“现场实景照片+精细手绘插图”的组合方式,照片定格匠人操作的关键瞬间,连工具的纹路、材料的质感都清晰可见;手绘插图则梳理技艺流程、拆解复杂结构,让原本专业的非遗知识变得“一看就懂、越读越有滋味”,完美平衡了传统非遗的学术价值与大众可读性。
“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书,让更多人不仅‘看见’内蒙古非遗的精美,更能‘读懂’背后的文化内涵。”张桂梅表示,团队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内蒙古传统文化在当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从书展现场读者的反馈来看,这份初心已然落地生根,不少读者读完后坦言,了解了内蒙古非遗技艺的细节,更从铜银器的纹样、蒙古包的结构里,感受到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深厚底蕴,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解也变得更加具体、鲜活。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