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7 15:05
来源:草原云
“我今年36岁了,之前孩子小,我在家里看孩子。现在有了时间,想学个手艺,给自己谋个工作。”9月24日,第一天来赤峰市红山区文联路社区学习香片制作的刘艳说,我们社区就是家门口的就业站,大家都想来这里学习和找工作。
9月24日,“京津冀蒙媒体北疆行”记者走进赤峰市红山区铁南街道文联路社区。在社区的培训场所,来学习的社区居民及来自赤峰学院的20多名大学生让这里活力满满。
红山区铁南街道文联路社区学员作品展示。
文联路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以政府棚改回迁农民集中安置为主,承载了7个镇街10余个村社区的2804户4800人。居住有汉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等8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社区。
“辖区居民就业需求大,但是整体学历不高、技能培训不足。为解决就业问题,我们打造了红山区首家创业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建立1个资源共享群,开通40多项就业服务。同时,我们链接赤峰市人力资源产业园等36家单位发布就业需求。”铁南街道文联路社区党总支书记马佳丽说。
9月25日,大学生展示皮影技艺。
近年来,社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贯彻全国、全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现场会会议精神和“融在北疆”品牌建设行动要求,打造文联路社区“非遗”传承与发展基地,涵盖了文化传承与发展、就业创业培训与服务、文创产品展示与销售等数十项便民文化服务类目,创新探索“文化传承+社区经济发展+互嵌式社区建设”的融合路径。
2024年1月,赤峰市首家社区企业——内蒙古赤峰市联心文化有限公司在铁南街道文联路社区正式成立。这一创新举措开启社区经济“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建起“免费培训—手工制作—产品回收—经济反哺”的闭环,让社区经济从“输血”变“造血”。发展至今,已有如皮影手作、绒线编织、非遗剪纸、景泰蓝掐丝等1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精准落地,拓展“1+7+N”“家门口接件工坊”工作模式。近800名居民达成就业意向,社区真正成为了“家门口的就业站”。
“之前我们以促进居民就业为主,2025年才开始商业化经营。我们学员做的普通的笤帚苗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精品笤帚苗产品销往了加拿大,绒线编织产品卖到了新西兰。”马佳丽说,所得收益全部纳入社区微基金,用以反哺辖区民生支出。
2024年,文联路社区“石榴联心•同发展”项目入选国家民委“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实践路径”试点项目,以“非遗”为基点,以居民就业为目标,探索“社区+商业”运行体系,开展技能培训班、竞赛和兴趣班。
如同学员所说,家门口的就业站,大家都想来! (记者:张慧玲 田婷)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