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知名文化学者蒙曼“五一”节走进包头解码北疆文明密码

时间:2025-05-02 13:50
来源:草原云

5月1日,知名文化学者蒙曼踏访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以脚步丈量千年文脉,在怀朔古城遗址、固阳天盛成秦长城与秦长城文化公园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这场融合学术考据与公众传播的文化之旅,揭开了北疆文化遗产中"多元一体"的文明密码。

无效路径

5月1日,蒙曼俯身拾起一枚斑驳的莲花纹瓦当,指尖抚过凹凸的纹路。

立于周长4667米的怀朔古城遗址,蒙曼俯身拾起一枚斑驳的莲花纹瓦当,指尖抚过凹凸的纹路:“这朵莲花绽放在北魏军事重镇,既承载佛教东传的印记,又凝结鲜卑与汉族工匠的智慧。”作为北魏六镇防御体系的重要枢纽,这座1500年前的军事要塞在蒙曼眼中并非冷兵器符号,而是“胡汉互鉴”的鲜活现场——城垣夯土中埋藏着粟特商队的驼铃、汉地织锦的经纬,更见证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冲突与共生并存”的民族融合进程。

无效路径

蒙曼在固阳县怀朔古城讲解当地历史。

当镜头转向海拔1600米的固阳天盛成秦长城,蒙曼面对沿山脊蜿蜒的片石城垣连声赞叹。这段2200年前以干垒工艺筑就的“露天博物馆”,让她读懂了先民“借天地之势,筑文明之屏”的营造哲学。“这些石头不仅是防御工事,更是两种文明的对话录。”蒙曼指向长城内外星罗棋布的岩画与障城遗迹,解读出北疆文明的双重叙事:烽燧狼烟记录着游牧与农耕文明的碰撞张力,而关市陶片则见证着茶马互市的共生图景。

无效路径

蒙曼围绕长城内外星罗棋布的岩画与障城遗迹,解读北疆文明的双重叙事。

在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沉浸式展厅,蒙曼戴上AR眼镜,目睹数字化复原的“万人筑城”场景。当夯土号子通过立体声在耳畔回响,她感慨道:“科技让封存的历史有了温度,让青少年能触摸文明的基因链。”全息投影重现的戍边生活、互动沙盘演绎的攻防策略,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记忆,这正是蒙曼推崇的“动态传承”——既要有考古发掘的学术严谨,更需创新表达的当代共鸣。

无效路径

蒙曼在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游客签名。

据悉,此次探访内容已通过新媒体矩阵传播,单日触达超几百万人次。蒙曼以“行走的课堂”形式,让包头固阳的文化遗产不再囿于学术论文,而是化作大众可亲近的文化符号。正如她在行程尾声所言:“这里的每块砖石都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注脚,当我们读懂北疆,便读懂了何以中国。”(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付伟 王彪)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查看原文】 【编辑:江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