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北疆微评 | 借光治沙:新模式结出丰硕果

时间:2025-05-03 08:56
来源:北疆新闻© 原创

bige-179455-41681-51840-2-65ca3255-e66c-4412-b291-147cac10c66a.gif

◆评论员 王丰

打开思路,才会找到出路。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就是如此,通过“借光治沙”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既治沙 又增绿 还生金”的绿富同兴新路子。

近年来,磴口县紧紧抓住国家扶持光伏风电等产业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光伏绿色清洁能源,坚持把光伏发电和生态治理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开启了防沙治沙新模式。

在乌兰布和沙漠、苏集沙地、巴音温都尔沙漠内,充分发挥沙漠独特的光热资源优势,通过抬高光伏阵列前沿距地面高度不低于1.8米、拉大光伏矩阵前后阵列间距不低于12米的方式,在光伏板之间预留空地,栽植具有产业优势的抗旱节水沙生灌木。

在科技与创新的加持下,磴口县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根据“3亩地的草养一头牛,一头牛的粪还3亩地”的有机循环理念,采用“牧草养牛、牛粪还田”的方式,形成牧草种植、饲草料加工、奶牛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产业体系。

 众所周知,柠条达产后每亩可产鲜枝1500公斤,鲜枝粉碎后加工饲料市场价格为0.76元/公斤,亩均收益1140元左右。光伏+柠条种植技术模式,有效地加速了产业链的延伸。

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内蒙古推动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开发融合发展,加快“沙戈荒”地区集中式光伏项目的建设,积极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立体化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增绿、增能、增收的多赢。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防沙治沙、与沙抗争到点沙成金、培育沙经济,内蒙古一代代治沙人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接续奋斗。

站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20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示范项目区内,举目四望,光伏阵列好似撒播阳光“种子”的田野,不断长出绿色的动能,正在照亮荒漠化防治的新路径。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查看原文】 【编辑:杨净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