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2 18:23
来源:北疆新闻
沙区绿意浓
北疆新闻鄂尔多斯消息(记者 张鑫)金秋九月,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区绿意初显。记者先后走进达拉特旗昭君镇巴音色古楞嘎查、柴登嘎查及杭锦旗独贵特拉镇沙日召嘎查,探访当地治沙实践,见证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生态蜕变。
鄂尔多斯地处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核心区,48%土地为沙漠沙地,另有48%是丘陵沟壑与干旱硬梁。多年来,当地锚定防沙治沙与黄河安澜目标,探索出多项可推广的治理模式,让沙区逐步换上“绿衣裳”。
在达拉特旗巴音色古楞嘎查,黑赖沟孔兑综合治理工程的“三柳”固沙体系颇具代表性。治理区以“以工代赈”吸纳农牧民,在孔兑两岸建柽柳、旱柳、沙柳锁边阻沙带。工程按“立体分层防护+生物群落演替”理念,临水栽耐盐碱柽柳与雾柳造消浪带,沙丘基部配旱柳胡杨混交林筑固沙屏障,沙丘顶部用“沙柳网格+芦苇沙障”构防护网网格,柽柳消能护岸、雾柳稳固岸坡、旱柳胡杨固沙,多层次功能叠加实现了固沙滞尘、水源涵养与生物栖息的多重效益。
达拉特旗“以路治沙”
该嘎查还是全国“以路治沙”发源地。1998年,内蒙古首条穿沙公路锡乌公路通车,115公里“生命线”开创“以路治沙、分割治理”的全新路径,相关经验入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典型案例。如今,恩格贝镇8.5公里“以路治沙”区,修路与治沙同步推进,在公路两侧1公里范围内设置防风固沙带,通过沙障固沙与人工造林相结合,有效降低风速、固定沙丘,保障公路长久稳固。
“路通了,沙定了,沙区群众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达拉特旗林业和草原工作站站长曹军感慨道。
达拉特旗光伏基地
在达拉特旗昭君镇柴登嘎查,“沙戈荒”中北部新能源大基地依托沙区资源,鄂尔多斯打造集“生态、绿电、产业、创新、富民”于一体的光伏治沙带,推动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开发深度融合。据达拉特旗光伏领跑者基地工作人员杨超介绍,库布其沙漠光伏治沙带目前已批复光伏指标3979万千瓦,其中1002万千瓦已建成,有效治沙60万亩;在建的2977万千瓦项目全部投用后,治沙面积将突破250万亩。而作为基地核心组成部分的鄂尔多斯“沙戈荒”中北部新能源大基地,先导工程一、二期200 万千瓦光伏项目已完工,成功治理沙化土地6万亩,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固沙”的双赢。
杭锦旗锁边林带
沿着黄河岸边前行,杭锦旗独贵特拉镇沙日召嘎查的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正守护着黄河安澜。
历史上,库布其沙漠曾以每年10米的速度北侵,极端年份向黄河输沙量达1.6亿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启动锁边林带建设,规划总长420公里、平均宽3公里的绿色屏障。
如今,这片林带已让库布其沙漠“绿进沙退”平均8.6 公里,近10年向黄河输沙量减少约3亿吨,黄河年均含沙量从4.55千克/立方米降至1.39千克/立方米。
目前,348公里林带已见成效,剩余29公里将于2025年底完工,届时将与阻隔带、光伏治沙带形成“三带并行”的生态防线,阻止风沙北侵、保护黄河安澜生态安全屏障。
“三柳”成网固住流沙,光伏板下长出希望,锁边林带守住黄河安澜。鄂尔多斯的治沙实践,每一步都兼顾生态效益与民生温度,每一项成果都是生态与民生的双向奔赴。
如今的沙区,风沙止步于绿色防线,希望生长于沃野之上,曾经的“黄色荒漠”,正以“绿染黄沙”的鲜活图景,持续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