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网 > 盟市 > 包头 > 正文

  他们,拥有青春的容颜、耀眼的学历,本可以选择繁华的都市白领生活,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荒凉寂寞的大草原,留在了砂石飞扬的矿山深处。

  他们,坚守在300多米深的露天矿坑里,与大山为伴,与酷暑严寒为伍,用汗水浇灌坚硬的山岩。

  他们,就是白云鄂博铁矿采矿作业部技术组的技术员们,一群用劳动绽放青春美丽、用智慧释放人生价值的青年。

  白云鄂博位于包头市以北150公里的草原腹地,历来有“富饶的神山”的美誉,是包钢集团的发祥地。就在这座铁矿300多米的矿坑底部,每天都能看到技术组这群青年们忙碌的身影。

  采矿作业部技术组现有21名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工作就是负责东、主两个采场穿孔、爆破、采装、排土、边坡清扫、边坡监测以及边坡危险预警预报的现场技术管理等。此外,还要参与采矿工程现场规划与设计,监督检查采矿各工序现场施工组织及施工质量,负责全作业部的科研技改和新技术应用等基础管理工作。他们的工作像一根无形的长线一样,将各道采矿工艺有机有序地串联在一起,被形象地称作露天采矿的“神经中枢”。

  白云鄂博酷寒风急、冬季漫长,五月和十月就有飞雪天气,而在垂直深度300多米的矿坑中环境更加恶劣,冬季的气温经常都低于零下30摄氏度。技术组全天候室外作业,冻伤手脚和耳朵是常事儿。在矿坑深处,由于对流的原因,这里的风更大、更猛。一天工作下来,他们都被吹成了“土人”,衣服上的土随便一抖就是一簸箕,洗澡时能把下水口堵住。长年累月下来,这群年轻人白皙的脸庞也变得黑黝黝的。

  正是爱美的年纪,谁不想把自己打扮得帅气一些,但技术组的青年们,一年中穿棉袄的时间长达8个月,棉袄、棉裤、皮帽子、大头鞋是他们的标准装扮,那些时尚帅气的新衣服只能“压箱底”。但在他们看来,这身略显“土气”的装束和黝黑的脸庞,不仅是对矿山执着坚守的最好见证,更是专属于矿工的时尚。

  李永华曾打定主意要逃离白云鄂博。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下矿时天气特别冷,尽管他按照师傅的交代都穿戴好了,但一下到坑底,零下40多度凛冽寒风还是让李永华感受到什么叫“风刮在脸上如刀割一样”。第一次量孔,他只量了10来个孔,手套就冻硬了,手也冻麻了,不听使唤了。

  “那一刻,我真想放下工具转头回家,我到底图的是啥?”这个时候,师傅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面对这个困难,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回到宿舍后,李永华在下矿日记写道:“60多年的付出和坚守,开采白云鄂博铁矿的重任传到了我们这一代90后的矿工手里,唯有坚持,才是勇者的选择。”做“逃兵”念头也彻底打消。

  采矿作业部技术组是一群精细到把矿石剥采比与炸药消耗量都算进账本的“精算师”。

  他们实地调查研究,创新开拓新的工作方法、操作方法:他们发明的“风筝轮”自动测孔器,解决了60多年来手工测孔时手套总是一坨冰的难题;他们发明的风压分渣器,在降低耗能、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大缩减了与严寒正面作战的时间;他们正在建立的白云鄂博矿爆破数据库,将为智慧矿山的到来打下最坚实的基础……他们日复一日的劳动果实,源源不断地运往包钢高炉,冶炼成各种钢铁稀土产品,撑起了三峡大坝、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的“钢铁脊梁”,还屡次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增光添彩。

  一个个现实问题被解决,一项项的技术难题被攻破,青春,在责任和担当中闪光。

  矿区的工作,因为完全靠技术支撑,所以新人到采矿作业部技术组后都有拜师的传统。师傅们不仅手把手地教授他们臻熟的技术,更心贴心传承他们不朽的精神。

  在矿坑里,技术组是“离危险最近的人”,他们虽然成天操控几十上百吨炸药的爆破,但在师傅的带领下练就了过硬的本领,铸就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老到。

  已经成长为技术组副组长的丁科永远都记得,他某一次因为工作中发生了一点小失误而想敷衍了事的时候,平素向来好脾气的王胜平师傅瞬间就变了脸。师傅的训斥让丁科自责难当,师徒俩一丝不苟地完成返工后,王胜平语重心长地告诫他:爆破是特别严谨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最好!”王胜平师傅的这番话,丁科始终铭记在心。

  在白云鄂博铁矿,除了王胜平和丁科这种师徒间的传承,还有很多是血脉的传承。出生在矿山的赵玉斌,他是土生土长的白云人,是典型的“矿三代”。“你就是白云鄂博铁矿炼成的钢、轧成的钉,走得再远也要回家!”从小到大,这句话赵玉斌听父亲讲了很多遍。

  2020年,赵玉斌从内蒙古工业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到白云鄂博,成了父亲盼望的那枚钢钉。每次爆破声响后,看着载满矿石的5G无人驾驶车驶出,赵玉斌心中的自豪感无以言表,在他看来,祖辈只能手拉肩扛,父辈有了机械化辅助,如今进入信息化、自动化时代,作为“接棒人”没有理由不把矿山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一群整天钻进矿坑里搞爆破的年轻人,大多练就了一身不错的“演技”,让他们在亲人面前伪装成“最安全的人”。技术组的苑星宇,就曾一直善意地欺骗父母。

  苑星宇总是对家人说,现在都自动化了,爆破时人在几公里之外,但真相却是,爆破时他就在矿坑内的一架钻机后或电铲车的铲斗里,离爆点距离仅有几百米。当苑星宇的父母偶然在新闻报道中目睹到他的工作实情,强烈要求与工作现场的苑星宇视频通话并了解真相后,母亲虽然哭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但还是选择支持他的工作,只是再三嘱咐他“要保重、千万要保重”。

  作为一名拥有着硕士学历的高才生,苑星宇有很多机会留在大城市,但几经考量后他还是选择了白云鄂博,北京和上海的同学几次邀请他过去就职,都被他谢绝:“你们在中国一线城市,我在世界一线矿山,都在一线!”苑星宇说。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我们将成为钢铁工人把青春献给包钢……”这首耳熟能详的《草原晨曲》,是老一辈开拓者齐心协力建设包钢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写照。如今,这群承载着新时代重任的年轻人,与上万工友一起,托起了包钢这个钢铁巨人,他们像勤勉的蒙古马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矿坑中坚守和奋斗。(记者 蔡冬梅)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杨净毓
80

北疆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多措并举 各地加强疫情防控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