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网 > 盟市 > 赤峰 > 正文

  2022年元旦刚过,记者来到赤峰市巴林左旗花加拉嘎乡小营子村村民李建友家,一辆蓝色的农用柴油车停在院子里,十几个人正在将颗粒饱满的玉米装袋、打包、过称、装车。今年67岁的李建友从粮食收购经纪人手中接过一沓沓钞票,乐得合不拢嘴。

  “2021年,我把20亩承包田交给小营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托管’,田里的活儿全由他们来做。”李建友接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玉米亩产700公斤,每公斤卖2元钱,每亩收入1400元,扣除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翻地、播种、浇地、防虫、收割的费用每亩165元,这样,每亩地收入1235元。另外,上级给‘托管’的土地每亩补贴37元,有30%返还给我们,另外的70%用于发展集体经济。这样计算,我每亩地的纯收入能达到1250元。我这20亩地就收入两万五六千元。在没‘托管’之前,我每亩地翻地、播种、浇地、防虫、收割的费用得达到240元左右,土地‘托管’后每亩地节约投入70多元。合作社实行机械化作业,单产还增加了,我们也增收。以前,我家自己耕种,我儿子在外地打工,每年都得回来几趟帮我侍弄,一年下来光车费就得花一千二三百元。”

  ↑花加拉嘎乡小营子村党支部与帮扶单位签订土地“托管”共建协议(摄影:段文倩)

  李建友所说的土地“托管”,是巴林左旗在推进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中推行的一种服务模式。农民把土地委托给合作社管理,但是可以自主选择种植作物品种,由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耕、种、防、收、售“一条龙”有偿服务,破解了农民“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又耽误赚钱”这个难题。

  小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钱学忠介绍,土地“托管”使农户实现了“一地三收”,一是种植投入成本降低,二是单产增加带来增收,三是“托管”后剩余劳动力务工增收。小营子村6200亩耕地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托管”,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花加拉嘎乡小营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机械化播种(摄影:段文倩)

  记者在三山乡三山村朱海泽的家庭农场看到,一堆堆的板蓝根、防风、黄芪正在晾晒。朱海泽在三山村流转1500多亩土地种植中草药,是当地的药材种植大户。农忙时节,朱海泽雇用本村30多名农民务工,每年这方面的支出近30万元。村民李林,2021年春季将15亩承包田流转给了朱海泽,收入了7500元。农忙时节还在朱海泽的家庭农场务工,夫妻俩当年务工收入近20000元。朱海泽告诉记者:“我雇用村民,他们在我这儿边干活边拉家常,还能给他们带来一份稳定的收入。大家帮助我发展,我得帮助大家致富。”记者了解到,三山乡就有2600多户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经营,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26000多亩。

  ↑三山乡三山村朱海泽家庭农场机械化收获黄芪(摄影:梁致瑄)

  旗农牧局副局长李春民告诉记者:“巴林左旗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现有耕地面积180.8万亩。截至目前,巴林左旗已登记注册从事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土地流转服务的各类组织30家。2021年,全旗土地‘托管’面积20万亩,土地流转面积120万亩,服务农牧户63225户。土地‘托管+流转’,既增产又增收,助力了乡村振兴。”

编辑:周逸
118

北疆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天津解放桥进行最大开启角度调试工作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