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法治 > 正文

  万周

  近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直播集中执行退彩礼案件,引发网友关注。其中一起案件中,一名上海男子与一名湖南宁乡女子见面三次即闪婚,婚后未共同生活又闪离,法院判决女子返还彩礼25万余元,女子不执行被拘留15天。法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直播对于涉彩礼案件进行普法宣传,倡导健康、节俭、文明的婚嫁之风,遏制高价彩礼情况的发生。(5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对索取高价彩礼的案件公正裁判后,将拒不返还彩礼的当事人强制执行,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直播,这在全国法院并不多见。这种源于司法公正裁判再直播执行过程的普法形式,可以直观地让公众对索要高价彩礼的违法性有着更深刻的认识,能够起到“发布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有助于用司法公正裁判的引领,让彩礼归于“礼”。

  彩礼源于我国古代婚姻习俗中的“六礼”,是一种传统的婚俗。合理的彩礼是一种仪式化交流,有利于情感表达,但高价彩礼将婚姻明码标价,容易激起攀比心理,败坏社会风气。近年来,高价彩礼现象频发,因彩礼问题致贫、返贫,甚至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案例,俯拾皆是。为遏制高价彩礼,2019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对治理高价彩礼提出要求,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措施,抵制高价彩礼正日益深入人心。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价彩礼由来已久,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不能仅凭政府的倡导和行政禁令,更需要司法充分发挥弘扬良善的功能。《民法典》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些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为用司法公正裁判引领彩礼归于“礼”提供了基本遵循。

  与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来禁止高价彩礼相比,司法公正裁判的一个个鲜活案例,就是一部部生动的法治教材,能对索要高价彩礼的违法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矫正作用。众所周知,高价彩礼现象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一些人索要高价彩礼,除了陈腐观念作祟外,还错误认为索要和给付高价彩礼是双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约定俗成,与违法无关。也正因如此,不少当事人始终不能摒弃索要高价彩礼的陋习,由此导致高价彩礼的治理效果难达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用司法公正裁判来引领形成反对索要高价彩礼的良好风尚,就非常必要。如此既可以让索要天价彩礼的当事人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从而在法律的刚性约束下,理性对待索要天价彩礼的行为;又可以通过司法公正裁判所释放的警示效应,引领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高价彩礼的共识。一旦司法公正裁判反对高价彩礼的引领形成了常态,那么对高价彩礼的治理,实现“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愿景也就可期可待。

  彩礼看似家事、私事,实则关乎公序良俗、社会文明。治理高价彩礼,让其归于“礼”,司法公正裁判的引领不可缺。只有司法公正裁判的引领形成风向标,再辅以符合社会基本预期、契合社会价值共识的道德和行政等手段,高价彩礼之风才能得到有效遏制,简约文明的婚俗新风才能照进现实。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79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呼和浩特:青城公园荷花进入最佳观赏期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