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一手拿着喷枪,一手拿着陶瓷片,一名文物修复师正在进行陶瓷修复……近些年,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播出,原本属于冷门职业的文物修复师进入大众视野。2021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共同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文物修复师作为新职业备受关注。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血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一流的文物保护需要一流的人才,然而过去一段时间,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于行业需求,影响到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广大文物工作者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国文物保护修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我国拥有丰富而宝贵的文物资源,需要精心保护传承,文物保护修复人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支持,推动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结构优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队伍。

  一方面,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强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规划布局,创新思路、协同推进,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当下,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大体有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学徒制,通过“师带徒”机制培养相关人才,但培养周期长、方式单一。二是高校教育,国内不少院校开设了文物修复专业,但目前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仍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为此,文博、文保等单位在沿袭传统“师带徒”技艺传承模式下,可拓宽思路,采取专业培训、大赛历练、项目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在高校教育方面,由于文物保护修复涉及多学科知识,应鼓励更多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创新培养方式,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培养更多高水平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自身要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潜心钻研,加快成长。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2年文博系统18万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5.5万余人,具备精湛修复技艺与知识水平的文物修复师更为稀缺。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技艺技能不仅关系到文物安全,也影响着文物保护项目的质量和水平。文物修复涉及冶炼、锻造、雕刻、模具、美术等诸多领域,其要求不仅仅是修复,更追求还原历史,延续文物背后的文化艺术内涵。这对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既要有纯熟的技艺,也要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因而,相关人员要通过专业培训、高校深造、“师承制”等形式,学习考古、生物、化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增强实践操作技能,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转化为不怕吃苦、潜心钻研的情怀,用心用力用情磨炼好技艺。

  保护修复赋予文物新生,也传承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大有可为。随着文物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和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文物保护和修复,成长为严谨细致的工匠,推动传统工艺薪火相传。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徐 达)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93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黄河呼和浩特段即将开河 俯瞰冰面碧绿如玉相当壮观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