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央视网消息: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11月28日—12月3日赴香港、澳门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昨天(11月28日)下午,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在香港会展中心参加香港特区政府组织的媒体见面会。

在回答总台记者关于中国空间站后续发展的提问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航天员陈冬、王亚平以及载人航天工程系统相关领域专家等出席活动,介绍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发展情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表示,未来的任务就是“管好、用好、发展好中国空间站”,保障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 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 杨宏:未来的期望是充分发挥我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作用,促进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多出成果以及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使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发挥更大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服务于国家战略,惠及国计民生。

科技荟澳系列活动举行:推动科技创新 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昨天,“星月交辉 海天胜览——科技荟澳系列活动”在澳门拉开帷幕,活动旨在推动澳门科技创新,促进澳门航天航海科普教育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激发澳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科技荟澳系列活动包括“澳科一号”卫星投入使用仪式、“逐梦苍穹 探索深海——中国航天航海科技荟澳”科普展览开幕暨月壤首次入澳揭幕仪式、澳门航天发展论坛等活动。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是我国地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该项目由国家航天局与澳门特区政府联合开展,开辟了内地与澳门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

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可可:“澳科一号”卫星是内地与澳门合作的典范,我们与世界18个顶级研究所签订了协议,进行科学研究、人员交换,使得我们“澳科一号”成为内地、澳门与全世界科学交流的一个窗口、一个桥梁。 

总台记者 刘冰清:我身边就是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由嫦娥五号在2020年带回来的月球土壤,这也是月壤首次在澳门亮相。通过显微装置近距离观测月壤,可以让澳门民众感受到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

据介绍,此次科普展览面向澳门各界开放,持续至12月9日。展览通过珍贵实物、模型、图片、互动展品等,展示中国在航天、航海领域的重点工程、亮点成果。

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主任助理 黄勇:我们是想和澳门同胞一起共享新时代以来的发展成果,并且期望澳门同胞特别是青少年,能够对我们的航天、航海投入更多的兴趣,并立志为我国的航天、航海事业发展贡献他们自己的力量。

澳门特区政府教青局局长 龚志明:非常感谢国家的支持,让澳门的学生能够了解到国家航天航海的成就。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觉得对澳门学生来说是一场科技教育的盛会,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盛会。

澳门镜平学校学生 任浩杨:作为一个澳门的学生,在看了这个展览以后,我是感到十分自豪的。因为看到祖国的航天事业有一个飞跃发展,特别是嫦娥的探月工程带回了月球的土壤,令我对航天这一方面有更大的兴趣,也希望之后能够投入到航天的事业方面去。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75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边防民兵驼兵排民兵进行应用训练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