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新华社南京12月3日电题: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 幸存者仅剩38位

新华社记者邱冰清、蒋芳

“我又来看你们了,我岁数大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来给你们献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94岁的幸存者夏淑琴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12月3日正式启动。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12月3日正式启动。一大早,幸存者夏淑琴、刘民生、艾义英带着家人们赶到纪念馆。面向“哭墙”,他们鞠躬、献花、默哀,祭奠在86年前遇难的亲人和同胞。

“哭墙”,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角。1995年刚设立时,长43米,高3.5米,刻有300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姓名。28年来,“哭墙”经历数次增刻,姓名增至10665个,长度也增加了约一倍。

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部分)。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这面墙是30万遇难同胞共同的墓碑,10665个名字是他们共同的碑文。

“王成家,24岁,在大方巷难民区被日军枪杀;汪有忠,39岁,在安德门被日军刺杀……”“哭墙”旁,两名学生代表诵读部分遇难同胞的姓名、遇难年龄、遇难地点和遇难方式。

其中一位诵读代表、南京传媒学院学生晏子豪还在纪念馆担任志愿讲解员。他说:“诵读这些内容时,联想到纪念馆展厅中的历史照片,更能深刻感受到这段历史的惨痛。86年前,他们也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

幸存者夏淑琴很快就找到了“哭墙”上7位家人的姓名。老人虽不识字,但家里人的名字一笔一划都记得。1937年12月13日,夏淑琴家中9口人有7人惨遭日军杀害,时年8岁的她在身中3刀后,因昏死过去幸免于难。

家祭当日,外孙女夏媛代替夏淑琴,用黑笔给“哭墙”上家人的姓名“描新”。“对全家来说,‘哭墙’是祭奠那场战争中死去亲人唯一的地方,‘描新’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夏媛说。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为“哭墙”上家人的姓名“描新”。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这面墙上,一排排、一列列的遇难同胞名单,时刻警醒着我们。南京不会忘记86年前那段悲惨历史。”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说。

86年后,战争的硝烟远去,时间的证人也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凋零。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8位。

人们面向“哭墙”献花。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维护历史真相、传承历史记忆的努力仍在持续,依靠家族记忆的传承正被视作一条重要途径。2022年8月15日,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2023年8月15日,第二批10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

葛凤瑾是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的儿子,也是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他一直致力于讲述并传播这段史实,还曾作为幸存者后代代表去日本参加和平主题论坛。

“今天到‘哭墙’前,既是替父亲悼念家中不幸遇害的祖辈,也要祭奠千千万万的同胞。作为幸存者后代和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我们担负着把历史真相传递下去的使命和责任。而铭记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让更多人明白和平的可贵。”葛凤瑾说。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82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美国旧金山湾区民众集会抗议针对亚裔的歧视行为和仇恨犯罪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