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眼下,抢抓秋种已吹响了号角。10月31日,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千亩坝区现代农业示范田里,村民忙着整地、打窝、栽苗、盖土,栽种松花菜。今年该示范田经测产,亩均产量为652.11公斤,较去年示范区提升了6.9%。稻谷收割之后推行稻菜轮作,更是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了实处。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走好乡村振兴的底气。“稳”字当头 “质”字提效,贵安新区上下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子

  10月19日一早,湖潮乡黑土苗寨进村口又挤满了来买菌子的顾客。大筐小筐各式新鲜野生菌整齐排开,村民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7、8月是我们采摘菌子品种最多的时候,那时鸡枞能卖上140到160元一斤,也是我们生意最好的时候。特别是在周末,路两边都会停满了前来买菌子的车辆,有时候我们采摘的还不够卖。”村民周英说。

  线下摆摊卖,线上接订单。周英通过拍摄短视频发布在网络,和不少贵阳的野生菌餐馆搭上了线。“现在,城市里越来越多市民谈及买野生菌都会想到来黑土苗寨。村里越来越多人也加入了‘采菌大军’,野生菌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

  在马场镇平阳村,徐以六又在忙着招呼前来收购辣椒的客户。“我们已经连续好几年都在徐老板这里买辣椒了,他家辣椒香,价格合适。”张贵兰阿姨一家特地从贵阳市区开车来买了几十斤辣椒,准备分给亲戚朋友。

  作为本地人,徐以六从小就跟着父母做起辣椒生意,一做就是30多年。“林卡辣椒品质好,特别畅销。种辣椒的村民算比较富裕的,周边几个村很多人家赚钱后都修起了新房子。”马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越祖江说。

  目前,贵安新区聚焦农民人均收入、村集体收入、亩均收入,积极盘活“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保护利用”,做优现代高效农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

  激活人才队伍强动力

  “今天又要装几百斤菜运往贵阳批发市场。”10月12日,湖潮乡平寨村的蔬菜基地里,马杰正忙着与村民一道在基地对蔬菜进行收割、分拣、捆绑、称重、装车。

  马杰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今年5月,他开始在平寨村从事蔬菜种植生产,初步承包30余亩地进行小白菜、香菜等火锅菜种植。成熟后每天少则采摘400斤到500斤,多则达到1000斤。

  平寨村村委委员周明勇介绍,村里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外出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大学生等都积极吸纳。目前,村里大力发展蔬菜、花生、红薯、野生菌等产业,切实提升农业产值,提高村民收入。

  在贵安新区,涌现出一批像马杰一样的创业者,把梦想扎根乡村,为乡村发展增添更多活力与动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群众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贡献者。

  今年以来,党武街道充分挖掘本地有市场眼光、有开拓精神、有农村情怀的能人,发挥好传、帮、带作用。龙山村新开业的党武辣子鸡农庄成为党建联建基地及人才培育试点,5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明确1-2名村两委人员参与农庄的日常经营管理,学习市场经营理念,由龙山村村支书采取1+5的帮带模式帮助培育。

  打好人才“组合拳”,形成聚才“磁场”。越来越多人积极投身贵安新区乡村振兴事业,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着更大力量。

  深化乡村治理出新招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

  湖潮乡车田村紧盯车田湖旅游资源优势,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住宅,引导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和委托经营的方式就地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餐饮等产业。目前10户闲置农房盘活(5栋民宿+5栋农家乐)已全部完工,带动就业28人。

  近日,贵安新区马场镇打造垃圾分类智能语音投放点,在便民投放点处增设了监控探头及垃圾分类语音提醒,在试用阶段取得了初步成效,大大提高了居民投放正确率。

  乡村建设各美其美。今年以来,贵安新区多措并举,不断推进农村“五治”及宜居乡村创建。持续强化基层治理,积极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通过办好农民丰收节,开展好农民歌会、文化下乡、农村文体活动等,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广“红黑榜”“文明积分”等治理方式,推动文明乡风养成。

  前不久,湖潮乡芦猫塘村第一批“美丽庭院示范户”挂牌。“我也要打扫好房前屋后的卫生,建好自家的小花园、小菜园,让庭院美起来。”村民王学琼在获奖村民的鼓励带动下,决心积极参与下一期评比。

  走进该乡兰花坡村,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家家户户窗明洁净,好似一幅风景画。今年以来,村干部、村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宜居乡村。村党支部书记周祥介绍说:“我们对人居住环境进行积分制,每月月中由村委会人员到农户家里进行打分,村民可通过相应积分到村委会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村民自治,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成为了乡村文明的守护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84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从北疆出发,一路“逆行”飞武汉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