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5月3日电题:用“土办法”解决“土事情”——山西晋城推行“赵树理调解工作法”观察
新华社记者马晓媛
前不久,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殷庄村的宋大姐把自家小轿车停在路边,为村里绿化带浇水的洒水车司机老刘在拉拽水管时,不小心把地上的泥土带到了车身上。宋大姐看车上有了划痕,质问老刘,可老刘却不当回事,连说用洒水车“冲冲就行”。双方争执不下,宋大姐拿起手机就报了警。
接警的是嘉峰派出所二十出头的民警杨帆。别看他年纪轻,干起调解来却有一套:“我们就先让宋大姐诉诉委屈,这叫‘先放气后说理’;再给他们唠唠上个月邻村三轮车刮了轿车的事咋处理的,这叫‘先看戏后说事’;最后给两边算算经济账,找到折中方案,这叫‘先算账后了事’。”
年轻民警“干调解不发愁”,多亏了当地探索出的“赵树理调解工作法”。沁水是“山药蛋派”文学创始人赵树理的家乡,近年来,当地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从赵树理其人其文中提炼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并命名为“赵树理调解工作法”。
沁水县通过梳理赵树理的个人经历和文学作品,归纳出矛盾纠纷当事人最为典型的四种特征和六类形象,分别是“较真认死理的”“无理搅三分的”“得理不饶人的”“说理不走理的”,以及“常有理”“惹不起”“铁算盘”“能不够”“小反倒”“糊涂涂”。“这些分类可以帮助调解员快速识别当事人的性格特征,对症下药。”沁水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沁善说。
在此基础上,当地又结合赵树理经历和作品中的调解故事总结出“五先五后”法,即“先看戏后说事”“先算账后了事”“先消气后说理”“先把脉后治病”“先戴帽后和好”。为强化制度力量,沁水县又在晋城市的鼓励引导下推行“三长会商”机制,将基层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集合起来,联动联调,化解复杂矛盾。
“以前我们调解都是凭个人经验,年老的有自己的一套,年轻的来了像没头苍蝇,现在有了系统简单的工作法,所有民警都知道一步一步该怎么做,调解的效率和成功率都大大提升。”嘉峰派出所所长霍鹏云说。
晋城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建兵说,“赵树理调解工作法”用源自“土作家”的“土办法”,解决老百姓的“土事情”,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晋城市立足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将推行“赵树理调解工作法”与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目前正在推广这一工作法。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