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教育 > 正文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发挥课堂教学固本强基作用。当前,学界对于学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铸牢”教育是一门师生共修共学的“大思政课”,具体来说,可以从探究各科课程“铸牢”元素、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推进有组织科研三个方面,系统创新课堂教学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发挥课堂教学固本强基作用。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1]这“三个讲清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课堂教学作为铸牢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就是要围绕这“三个讲清楚”来系统构建逻辑体系,全面创新模式方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门师生共修共学的“大思政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博大深邃的思想体系,又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阔征程的实践要求。理论层面亟须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并加快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实践层面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加强“五史”教育,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究的双向推进,既是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迫切要求,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现实课题。一方面,要求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意蕴,锤炼教学本领,注重言传身教;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系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人生“扣子”,自觉争做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将青春岁月赋予砥砺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所以,立足当代青年学子的心理认知和成长要求,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历史、社会、文化、思想的碰撞和激荡,学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堂“大思政课”是师生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任务。

  深入挖掘各学科蕴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

  国家统编教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各学科蕴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倍增。

  要结合核心素养挖掘“铸牢”元素。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要求正是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抓手和应有之义。因此,将学科素养提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与维度相结合,是挖掘学科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的基础。

  要结合学生认知梳理“铸牢”元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对于学科“铸牢”元素的挖掘如果关注不到学生的基本认知,会让学生无法领会习得,“铸牢”元素也将成为无法被教育对象消化吸收的“空中楼阁”。因此,把握学生的现实认知是挖掘学科中的“铸牢”元素的方法前提。

  要结合关联情境整合“铸牢”元素。教材的规范性和经典性给课堂教学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各学科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关的学习情境,使“铸牢”元素可听、可见、可感。在具体鲜活的情境中挖掘“铸牢”元素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要结合情感价值强化“铸牢”元素。“铸牢”元素是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经验、回答中国问题的鲜活实践总结。应特别注重对各学科统摄知识结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强化,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堂元素有形有感有效地展现。

  要结合扩展内容丰富“铸牢”元素。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要在课本知识基础上适当向生活延伸,向现实延伸,向实践延伸。要重视迁移教学过程中的“铸牢”元素的丰富和扩展,为课堂、课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总之,就是要将“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五个认同”和“三个意识”贯穿于学科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有机融入,让教育对象获得国家层面最高的社会归属感和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意识,并落脚于政治归属和情感认同。

  创新教学模式方法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为“铸牢”课堂教学搭建适合的平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脑入心提供抓手。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并不是新命题,但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配合第二课堂熏陶,加之校园文化建设的潜移默化影响,可以将“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三个意识”等“铸牢”内容更好地落实落细。

  要提高教与学的认识。创新的核心在于倡导践行“以学为主、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课堂”走向以师生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学本课堂”,实现由“知识导向型目标”向“核心素养导向型目标”的转变。

  要加强说与练的融通。旨在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水平的过程中塑造国家认同。学校应注重提升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着眼学生说与练,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探索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书法教学和讲“铸牢”故事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巩固学生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掌握。

  要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上,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使其内化于心,善于应用。通过单人解析、双人合作、三人创设情境、多人美文诵读等流程强化“铸牢”元素;在探究中,学生主动练习,巩固当堂内容,完成“铸牢”学习任务。这样,讲练结合、学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科目的“铸牢”元素,促使目标达成。

  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采用开放积极广泛参与的课堂教学方法,唤起学生自觉、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知识“生成”于学生的内心。

  要注重课堂教学实践。依托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暑期社会实践等平台,积极推动青年学子将课堂“铸牢”知识在实践中转化成“民族团结才能共荣进步”的理念。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精心设计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和传统文化教育,让每一次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成为“四个自信”的提升之旅和“四个与共”的强化之旅。多角度、多层次、多民族参与的社会实践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进“铸牢”课堂教学的效果。

  强化高水平科研为“铸牢”课堂教学提供助力

  “铸牢”课堂教学要想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必须有科研的滋养和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加强青年专家学者的培养,为他们把好方向、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鼓励他们潜心钻研、厚积薄发,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3]这个科学论断,就是强调发挥科研的作用,对青年学者怎样加强“铸牢”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分解课堂知识点,深入研究。改变过去做科研多点发力、泛而不精的局面,从学校思想认识、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等角度加强协作,培育队伍,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科研工作,追求“有组织、高水平、精且准”的科研目标。

  要培育孵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课题,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堂教学典型,营造科研氛围。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特别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方位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及时提炼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推动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

  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以点带面推进科学研究。设立面向青年教师的名师工作室,引导广大教师在科研中自我成长。名师工作室一方面面向专业教学教师,另一方面也要面向教育管理层设立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将教育教学两方面有机结合,有效推动课堂教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讲深讲透。

  要拓宽视角,关注公民意识、国家意识和法治意识教育等宏观层面的教学研究。引导强化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研究。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教学研究,必须基于各族人民共同塑造的共和国历史和现实活动中的共同创造。我们的研究不应只在课内,共同的语言文字、相同的政治仪式、共有的文化符号等,都是保障国家认同的重要因素。

  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特别注重多学科课堂教学的交叉观察和研究。利用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张力,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必须着力发挥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作用,必须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动仗”。系统创新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核心主线成为全体师生知行合一的“心中红线”,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3-10-29.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作者刘森系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院长,芦洋系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学生处主任)

  《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12期

  作者:刘森 芦洋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杨净毓
104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呼和浩特金盛快速路金桥段进入收尾阶段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