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经济 > 正文

  步入亿利资源集团(下称"亿利")展厅,卫星遥感监测的2022年和1988年的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今夕对比图"吸引记者驻足——从前过半的流动沙地,到如今大面积的固定沙地,库布其红色生态警戒已经变迁为绿色发展希望;曾经"北京上空的一盆沙",已是广袤绿洲的模样;鸿雁不仅会飞过,还会落足栖息……

  35年来,亿利四代治沙人,行而不辍,联手绿色企业和农牧民治理荒漠化地区上万平方公里,自主研发治沙和生态专利技术244项,获得治沙科技创新成果超过400项。

  其中,库布其亿利生态示范区被国家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治沙样本",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模式如何成为世界防治荒漠化的"名片"?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追求?亿利在"死亡之海",蹚出了一条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的绿色之路。

  科技创新助力荒漠换新颜

  在七星湖畔,蓝天碧水、绿草金沙交相辉映。这般景观,令人难以想象库布其沙漠曾是不毛之地。如今,亿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从30多年前不足3%增长到53%左右,生物多样性增长了10倍多。

  "早期治沙种植一棵树的成活率约20%,经过技术的不断升级,现在的成活率能超过80%。"亿利资源集团库布其治沙工程师李挺向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介绍,"植被覆盖率提高了,库布其的流动沙丘得到了有效遏制,减少大量泥沙涌入黄河。30多年前沙丘的平均高度大约100多米,最高能达到160米,经过治理,现在平均高度大约30米,最高50-60米。"

  今年7月,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考察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访问时感慨,亿利展示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修复沙漠,非洲国家应该来中国到库布其学习取经。

  "坚持'科技引领、产业治沙'是亿利治沙方略,也是库布其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我们探索出核心治沙技术模式体系,高质量、高速度推动治沙事业,同时积极有效参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绿进沙退的背后,是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亿利库布其治沙科技负责人王文彪带领亿利人攻关不断,创新不止。

  防沙绿化,不是简单的绿植栽种。如何在沙漠里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亿利找到了"乔灌草181"立体生态治沙模式作为答案。"灌木80%、乔木10%、草(药)本10%是我们长期实践和论证总结出来的科学配比,乔木挡风护沙但耗水量大,灌木耗水量小同时能抗旱遮荫,草本固氮改土,三者取长补短,混交共生。"李挺告诉记者,近期有关部门正在库布其调研造林比例,希望能将其向更多沙区推广。

  基于科学绿化选种搭配,把植物种在哪儿?亿利创新构建了"风向数据法",即科学测量风速风向,并以风向数据为依据,以自然改造自然,在高大流动沙丘迎风坡面的3/4以下造林,风、沙、树相互作用,风吹树挡沙降,让自然风力削平沙丘上部,实现"削峰填谷",遏制高大流动沙丘。

  为了提高种植效率和植被存活率,亿利发明了"微创水汽法",在沙丘迎风坡2/3处,水汽法瞬间微创打孔注水、用耐旱灌木点苗并快速水冲覆土,十几秒可种活一棵树,形成了成套的专利技术。

  "先进技术,搭配优质的植物和种子,咱们才会把治沙事业长久地做好。"李挺介绍,亿利已在库布其建设2000多平方公里沙旱生灌木园和十多个沙旱生植物种子保护基地。此外,亿利建成沙生濒危植物灌木种质资源库,收储了沙柳、四合木、四翅滨藜等1040种适应性强的种质资源,培育乡土灌木拳头种子100多种,成为治理荒漠化的重器。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30多年来,高难沙丘如同坚硬的"堡垒",亿利运用科技创新这一利器步步击碎,在库布其治理高难沙丘面积达160万亩,并逐步向西部沙区推广。

  产业化治沙拓宽生态富民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多年来,亿利统筹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践之于行。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领导下,亿利创新探索了'党委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入、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学技术持续创新、生态成果共建共享'的库布其模式。"王文彪说,"亿利构建了绿色生态农业、绿色旅游、绿色能源等一体化治沙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治沙由'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从"一块板子"到"一条绿色的链子",亿利通过光伏治沙产业,串起了百亿产值规模的零碳生态产业圈。

  


  亿利生态光伏立体治沙

  在库布其亿利阳光谷低碳产业基地可以看到,亿利自主研发的柔性大跨度支架,支撑着一个个大型光伏板,排列有序,板间青草丛丛。

  2010年,亿利开始在库布其探索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技术,现在已经形成"板上双层发电、板下双层生态、板间双层养殖"模式。李挺向记者解释:"光伏板迎光面和背面都可以发电叫做双层发电;地下种植肉苁蓉,地表种植甘草、土豆等作物叫做双层生态;先养鸡后养羊叫做双层养殖。"

  通过10多年验证,板上双面发电可增加发电量5-10%。2010年以来,亿利在库布其先后投资建设3.2GW立体光伏治沙项目,治沙面积15万亩,年发电量55亿度,每年节约标煤1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80万吨。

  "我们和三峡集团合作的库布其蒙西基地200万千瓦立体生态光伏治沙项目,开创了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的先河,预计2023年底全部建成并网,此外和国家电投合作400MW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永春说。

  产业的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走上新生活。库布其及周边沙区农牧民,参与到治沙生态产业,拥有了"生态工人""产业工人""旅游业者"等新身份。

  "不仅是库布其及周边,还有新疆、甘肃等外省的农民来到这里打工,有些当地牧民还开办农家乐和玩沙项目,治沙衍生的一系列产业带动约10.2万人脱贫致富。"李挺向记者介绍,与光伏治沙相结合,517户农牧民实行标准化养殖和规模化种植,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亿利生态旅游产业带动1303户农牧民发展,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在治沙过程中,亿利还在库布其探索几千亩的试验农田,产量能达到基本农田标准。"通过土地治理,我们实现了科学种田、高效节水,农产品产量不仅能保证库布其当地居民自给自足,还销往外地市场。"李挺说。

  中国治沙智慧走向更广阔舞台

  35年来,除了治理库布其沙漠,亿利在毛乌素、乌兰布和、腾格里、南疆阿拉尔等荒漠化地区治理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也正将治沙经验向更多的地区推广。

  如何让库布其为代表的防沙治沙经验走向国际?在一届又一届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亿利向世界讲述中国治沙故事。

  论坛自2007年发起创办以来,每两年一届,目前共有来自8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政要、学者、企业家等知名人士出席论坛。论坛已经成为交流防沙治沙经验和生态科技的国际平台,是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窗口,也是亿利走上国际舞台关键的一步。

  接受采访时,亿利公益基金会正在参与筹备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我们希望通过全球荒漠化防治新理念新技术交流,探讨'科技治沙、科技兴沙、科技富沙'新模式、新路径和不同地区的实践,推动沙漠生态科技与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为全球有效应对荒漠化挑战和生态危机作出新贡献。"王文彪对记者说。

  当前,亿利积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中国治沙经验。今年1月,沙特国家农业发展公司(NADEC)与亿利资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NADEC将得到亿利授权,获得基于亿利库布其光伏治沙和数字化创新实践的经验技术,用于沙特推进荒漠化防治、退化土地恢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2022年12月以来,亿利已与沙特政府签下两项合作,并召开线上线下工作会议超过20次。目前,亿利正在启动实施1亿棵沙特耐热耐旱耐盐碱种子培育工程,同时向蒙古推广库布其治沙模式。

  要想行之远,还须练好内功。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想创造新奇迹,王文彪还要带领亿利继续迎接新挑战。

  "为破解沙漠人难进、树难种、种树贵等难题,我们建立了全国沙漠生态大数据平台,精准实施治沙选种和种植规划,研发了智能植树机器人,根据造林设计方案自动种植,实现机器人集群造林作业,造林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我们将规模化生产治沙机器人。"王文彪表示,亿利下一步将坚定地走数字化、智能化治沙的道路,不断推动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亿利将在库布其黄河"几字弯"核心治理区提升打造库布其腹地200万亩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功能区,建设沙、水、田、能、林草、畜禽立体综合体,推进河流、湿地、森林、农田、沙漠系统治理,增强库布其沙漠涵养水源和综合防沙固沙能力。同时,亿利将扎牢库布其治理区防沙护河200公里锁边林带,通过5年时间巩固提升约100万亩保卫黄河"几字弯"的"绿色小长城",坚决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役……

  王文彪说:"我永远是大漠的儿子。"

  90后的李挺说:"我在家乡治沙快10年了,希望还有更多的年轻朋友加入我们。"

  秋草黄的时候,他们曾无数次远眺鸿雁对对排成行,飞跃大漠,飞过心爱的家乡。他们也曾如鸿雁向南方,但最终北归还,回到大漠,追寻绿色梦想。还会有更多亿利人,接力扛起绿色发展的大旗,续写更多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牛畅)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张弛
145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内蒙古阿拉善:多彩额济纳 缤纷迎客来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