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经济 > 正文

田还是那些田,可样貌完全不同,方方正正,路成网、渠相连。一看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黄信文就满心欢喜。

“田地连成片,农机直接开到地头,早稻收得快、晚稻不耽误!”黄信文是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乐丰镇茨山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种粮的“老把式”,“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是件大好事。”

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鄱阳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78万亩以上,连续14年粮食产量超20亿斤。近年来,鄱阳县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零散分布的小田变为成方连片的大田,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基础支撑。

“最直观的,是农田面积的增加。”黄信文手指着一块地,“这里原先是田埂和边角料地块,现在也成了能耕种的田。”

算下来,茨山村的农田总面积增加了150亩。早晚两季稻谷加起来,每年可增产粮食30万斤。

不只是茨山村,整个鄱阳县目前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5万余亩,由此新增农田1.4万亩、年增产粮食3000多万斤。不仅如此,每亩田的种粮成本还下降了100元左右。

水利设施提档升级,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又一成效。

西临鄱阳湖,鄱阳县域内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然而,由于灌溉水渠体系落后,鄱阳县曾一度面临全县丰水和田间缺水并存的窘境。

“以前建设的土渠年代久远,容易淤堵、渗漏,而且流量小、流速慢,碰上集中用水的时候,村民急得直跺脚。”对于缺水,黄信文印象很深。

旱能灌、涝能排,建好水渠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一环。清淤疏通、加固硬化、建电排站……通过系统的渠系建设,鄱阳县农田排灌情况明显改善。在茨山村,机耕道旁的农渠里,水被分流至田块两侧的毛渠进田,滋润着水稻的生长。

“我们应对水旱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稳产增产底气更足。”黄信文做了个对比,“现在,水库放水后12小时内水就能流进田里,搁以前得好几天。”

此外,鄱阳县还建立了高标准农田管护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经费来源,努力保证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

“今年,全县早稻产量8.26亿斤,同比增产600万斤。晚稻长势不错,丰收在望。”展望未来,鄱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丰俊伟信心十足,“我们要稳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确保高产稳产、旱涝保收。”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6日 03 版)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98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飞阅内蒙古 俯瞰小黑河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