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社会 > 正文

  北疆新闻网、北疆新闻APP、北疆云消息(乌日娜)2022年12月3日,塞外青城阳光明媚。持续了两个多月的疫情形势趋稳向好,城市开始恢复生机活力。在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中,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简称内医附院)上下联动、众志成城,11支党员突击队奋勇争先,用实际行动护佑着百姓安康。

急诊科突击队.jpg

急诊科突击队

  2022年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疫情面前,党组织就是主心骨,党员就是排头兵。医院党委反应迅速、科学部署,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向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吹响“集结号”,全体内医附院人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在定点医院、在方舱医院、在过渡病房、在医院大后方……数个临时党支部先后成立、数支党员突击队扬起旗帜,主动亮身份做贡献,尽锐出战、奋勇争先,全力书写抗疫大考“红色答卷”。

肾内科突击队.JPG

肾内科突击队

  信仰无声,拳拳赤子情就是最响的心声;白衣无华,殷殷保家行就是最美的芳华。11月11日,在医院党委组织召开的阶段性推进会上,医院党委书记张立东给全体附院人加油鼓劲儿,“党的二十大已经开启新征程,让我们再出发、我们再坚持、我们再战斗,以强大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奏响附院胜利的凯歌!”

  (一)治愈·让方舱温暖有光

水岸小镇1号方舱党日活动.JPG

水岸小镇1号方舱

  “我们休舱了,呼和浩特加油!”11月25日,鲜红的党旗在蓝天下迎风招展,呼和浩特市水岸小镇1号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至此,由内医附院负责托管的3所方舱医院仅剩东客站方舱医院仍在运行。

  10月13日,东客站方舱医院开舱;10月27日,水岸小镇1号方舱医院开舱;10月31日,水岸小镇2号方舱医院开舱……这3所方舱医院均由内医附院托管,自10月13日第一所方舱医院运行以来,医院累计派出医务人员及管理团队800余人次,40余天的时间里,与区内外兄弟医院医疗队联手,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为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加强队伍组织建设,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推动方舱医院工作有序开展,内医附院党委第一时间在各方舱医院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3支党员突击队。作为3座方舱医院的总指挥、临时党委书记、党员突击队队长,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海平亲自挂帅、统筹指挥,整日马不停蹄地在医院、三所方舱、上级部门之间奔波忙碌;各舱副总指挥,医院党委员赵建民、副院长张哲林、保健所所长周丽华带领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与全体医疗队员并肩作战,同心协力做好医疗、护理、感控、综合保障、医患关爱等工作,全力守护广大群众健康。

  方舱医院收治患者多为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其中不乏一些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的特殊患者。各舱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诊疗方式,除治疗新冠肺炎外,还对不同病症的患者进行对症支持、管理及心理疏导。各病区实行区长负责制,下设小组长,负责评估接诊患者,建立患者电子病历等,成立多学科会诊组,开展舱内查房和多学科会诊;建立护理组长-护士长-小组长三级组织,制定详细工作流程,分工负责,互相协作,让患者在方舱医院得到更好的救治。

  病毒无情人有情,为把临时的方舱医院尽可能变成温暖的家,方舱内的党员突击队队员、医护人员积极发动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文化活动,将舱内空间腾挪出自习室、活动室、阅读室,供舱内患者学习、读书;开展“多彩绘画”、“舞动双手、变叶为宝”手工DIY活动、捏彩泥活动,带领舱内患者增加娱乐生活乐趣,愈病的同时更“愈心”。

水岸小镇2号方舱党日活动授旗.JPG

水岸小镇2号方舱授旗现场

  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水岸1号、2号方舱医院顺利休舱,这是内医附院人疫情防控歼灭战的阶段性胜利,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更让青城百姓欣喜地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二)筑牢·前沿阵地坚不可破

  哪里有患者需要,哪里就有内医附院人;哪里任务险重, 哪里就有共产党员迎难而上的身影。

  “孩子急性阑尾炎去就诊,当时已经后半夜了,那么冷,他们还在室外坚守,第一时间接诊救治。我想给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点赞,辛苦了……”11月15日,内医附院收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转来的特殊工单,和往常居民反映或求助的工单不同,这是一封“表扬信”,工单中朴实的话语承载着对内医附院人发自内心的认可。

  疫情之下,24小时开诊的发热门诊、留观病房,是内医附院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扎根在此,全年不间断地拉起了一道阻隔病毒的“警戒线”,全力以赴保障医院大后方平稳有序运转不破防,让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未因疫情而受到影响。

  在呼和浩特市本轮疫情防控中,医院多科室医护人员支援发热门诊、留观病房,担当着“中转站”角色,开辟闭环防疫绿色通道,确保封控区、管控区患者顺利入院就医。为加强组织、凝聚力量,感染性疾病科党支部成立了党员突击队,由李莉任队长,一群由青年骨干组成的青春力量,筑起坚不可破的“疫线防火墙”。

  截至11月30日,发热门诊累计接诊患者4324人,其中黄、红码患者1220人,封控区、管控区患者2869人,60岁以上老人1163人;累计筛出阳性患者414人,占患者总数9.6%。除了接诊源源不断的风险区患者,发热门诊还要按照流程与上级疾控部门对接,安全转运阳性患者,实时关注留观病房里的患者情况,发热门诊的化验室也承担了部分患者的核酸检测、血常规检查等工作。

发热门诊.jpg

发热门诊

  在发热门诊的南侧,有一栋沿街角独立的角楼,这是抗疫一线另一片前沿阵地,也是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启用时间最早、坚守周期最长的2号楼过渡病房。9月27日,由多科室连夜组建的这支队伍先是随转运患者支援定点医院,后期因任务调整返回医院成立过渡病房,架设起一座患者与住院病区之间的“生命桥梁”,全力以赴保障患者的收治工作。

  一边是病患生命,一边是疫情防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满足群众疫情防控期间正常就医需求,同时为了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及职业暴露风险,按照医院党委统一部署,医院陆续设置了3个过渡病房,打造全院入院患者的“缓冲地带”。在2号楼过渡病房,青年党员挺身而出,组建了一支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带头做好过渡病房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抗疫需要处必有党旗飘扬,重难急险处必有党员冲锋”。

过渡病房.jpg

过渡病房

  “不同于各自科室收治的患者,过渡病房收治的患者涉及心内、心外、神外、呼吸内科等等多个学科,且都是危急重症患者。”2号楼过渡病房突击队队长任杰说,“人手少、压力大,特殊时期这是常态,但给患者的服务不能降低质量。”在此期间,突击队员们带头学习、带头冲锋,确保能随时“顶上”开展突发救治工作。

  11月7日,一名心衰严重使用IABP辅助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检出新冠阳性,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医疗队队长王坚和临时党支部书记、护士长刘凤连夜随120救护车护送患者至定点医院。一周后患者新冠“转阴”后,再次转回过渡病房接受后续治疗,医护人员一路悉心照护。

  在过渡病房的一面墙上,贴满了患者的感谢信。两个多月的时间,尽管每天都是高强度工作,但没有一位“战士”叫苦叫累,他们说,身为党员,身着白衣,就是扛着责任和使命,他们坚信胜利终会到来。

  (三)畅通·永不停歇“生死线”

  24小时灯火通明,24小时人头攒动,24小时严阵以待,这就是内医附院急诊科。

  非常时期,担起非常之责!为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硬仗”,急诊科党支部积极响应医院党委的决策部署,发挥战斗堡垒优势,急诊科党员突击队队长牛君义带领全体党员冲锋在前,积极配合陈凤英主任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全员各司其职、各就各位,上下拧成一股绳,开启了只有上班没有下班的24小时工作模式。

  不间断的“120”指挥中心任务派单、警笛声、急诊咨询电话铃声、各类仪器运作声、医护急促的脚步声、患者询问的嘈杂声……让急诊科异常忙碌。为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急诊科紧急改造空间布局、优化急诊急救流程、完善疫情防控措施,院领导驻点统筹协调,救治与防控两手抓。2个月的时间里,急诊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周旋”,工作强度远远超负荷。抢救室标准床位26张,但最多时留院70多名危重患者。与此同时,由于配合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部分医护人员被外派支援,导致急诊科人员始终告急,每个班次只有2名医生和5名护士。常常是已超接诊救治极限,但120救护车仍不断转送来新的患者,其中不少患者都是主动要求到内医附院。面对患者的信任和危重的病情,医护人员咬牙坚持,本着治病救人的责任心,尽力在确保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救治,即便患者来自高风险区,即便核酸检测还没报告结果,这条抢救生命的通道永远保持着畅通。

  一天下午,抢救室转入一名腹痛、休克患者,考虑肠梗阻、感染性休克,需要紧急实施剖腹探查手术。没有核酸检测结果怎么办?生命至上,救人为先!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启动手术应急方案,启用备用隔离手术间,医护人员在防护下立即为患者进行手术。经过近2个小时的团结协作,完成坏死小肠切除术、肠吻合术等一系列手术,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像这样的突发情况,急诊科每天都在发生着——急性心梗、脑卒中、各类创伤、器官衰竭、大出血……面对特殊时期的特殊患者,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作出判断、抉择,争分夺秒,与死神殊死搏斗,与病毒斗智斗勇。截至11月30日,急诊科累计接诊患者10629人,其中急危重症患者1819人,接收外院120转运患者881人,本院120出诊666次……庞大数字的背后,是医护人员要面对更多的职业暴露与危险,但当面对每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他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冲上去。

  随着全市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越来越多小区的解封,带来的是内医附院急诊科接诊量的不断“再创新高”,这里依旧是人满为患,医护人员依旧24小时坚守岗位,永不停歇的“生死线”依旧畅通无阻。

  就像急诊科青年党员钟吉野说的那样——急诊团队是“铁”打的团队,是坚强附院人的一分子,我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我坚信,我们一定会胜利,也必须胜利!坚持!坚持!再坚持!

  (四)坚守·正常诊疗“不停步”

  如果战“疫”有颜色,那一定有天使“白”和党旗“红”。关键时刻,总有一群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为患者筑起一道道“铜墙铁壁”;总有一面鲜红的党旗,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在这场防控疫情工作阻击战中,儿科党支部层层动员,号召党员带头投入抗疫一线。科主任、护士长、青年党员组建起儿科党员突击队,在突击队队长、儿科主任杨光路的带领下,大家发扬“若有战、召必回”的战斗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任劳任怨,坚守工作岗位,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

  2022年10月14日,对2岁的童童(化名)一家来说是备受煎熬又永远难忘的一天。半月前,家住四子王旗的童童出现不明原因高热,近两日呼吸逐渐费力,当地医院CT检查显示童童左肺气肿明显,可能存在“支气管内异物”,必须尽快进行“电子支气管镜异物钳取术”。然而让童童一家焦急的是,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而呼和浩特市多家医院也因疫情等原因无法收治。了解到这一情况,内医附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当晚童童顺利转至儿科病房。经过充分准备,儿科团队经气管镜取出了“卡”在童童支气管内1*0.8cm的花生样异物,让童童转危为安。

  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儿科防控工作要求更为细致,还承担多项特殊职责,包括更精细的检查、治疗和护理工作。这期间,儿科还为十余名呼和浩特儿童福利院的患儿提供绿色通道、优先诊疗、减免医疗费用等医疗服务。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在医疗任务繁重情况下,医护人员自发组成了“临时妈妈”团,给予了这些孤残儿童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这些孩子让我想到我自己的女儿,我已经两个月没有见到她了。”突击队队员刘美是一名预备党员,她的心声也代表着所有儿科医护人员所坚守的信念——我们的使命是筑牢儿童健康防线,对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儿童负责。

  和儿科一样,内医附院自10月3日复诊以来,全院各病区、门诊都有医务人员的坚守,医院党委、党支部发出号召,党员带头、全员响应,调整全院功能布局,加强院感防控力度,统筹医务人员调配,实施精细化分类服务,全力以赴为老人、儿童、孕产妇、急危重症、血透、肿瘤等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坚持“动态清零”原则不动摇,把不停诊、不拒诊的承诺践行到底。

  (五)至爱·守护红色生命脉动

  疫情之下,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血透患者,每周2-3次的透析治疗是他们唯一的“生命线”。走进内医附院肾内科,墙上赫然可见“我是党员、抗疫有我”八个大字。自本轮疫情开始,肾内科党支部向全体党员、职工吹响了抗疫“集结号”,成立肾内科党员突击队、红码患者党员先锋工作组,发挥志愿者服务队作用,全力保障疫情之下血透患者不停“析”。

  截至11月30日,血液净化中心固定在院透析患者593人。平均每天有200-300名患者接受透析,这些患者有长期固定在此接受治疗的,也有疫情期间从兄弟医院转来的。连续两个月的超负荷工作量,医护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严峻的防控考验,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面对人员紧缺、工作量大的情况,血液净化中心启动应急预案,3个班次医护人员每日不间断工作时间20小时,确保满足患者就诊需求。遇到特殊情况,两班连轴转,一个班次的人员工作时间甚至超过十小时。由于血液透析是体外循环治疗,各类操作会使医务人员时刻面临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风险,对血液净化中心的医疗和护理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在防护下工作,每日严格进行环境物表消杀,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尽一切努力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血液净化中心还组织了以党员先锋为主体的“特殊医疗工作组”,为密接患者进行床旁替代透析治疗。因红码患者出行不便,工作组24小时随时待命,常常要连轴转。而且存在疫情传播风险,感染性疾病科为他们设置了专用的血液透析治疗病房,肾内科、感染科、急诊重症、发热门诊等多学科联动,确保患者规律治疗不中断。

  11月25日,肾内科党支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党日活动,欢送兄弟医院前来支援的战友,大家分享抗疫心得,相互打气,凝聚力量再出发。肾内科党员突击队队长、副主任石东英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感谢每一位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是‘疫’无反顾的血透人,我们将继续用坚持和信念守护每位血透患者的生命脉动。”

  从清晨到深夜,血液净化中心始终灯火通明,寒冷的冬夜里,血泵的转动是最火热的心跳。而这,是内医附院广大党员干部、数千名职工义无反顾出征战疫情、恪尽职守医院大后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一个缩影……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

  阴霾终将散去,塞外青城逐渐恢复人间烟火。附院人必将铭记2022年,在全体党员干部、全院职工共同书写的抗疫大考“红色答卷”上,有我们经历的磨难,更有我们愈挫愈勇的斗志和永不磨灭的希望。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好疫情防控歼灭战、持久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全力保障患者就医需求,守护群众健康安全。无论冬日寒风如何凛冽,都无法阻挡内医附院人前进的步伐!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张弛
6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火焰蓝”大比武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