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时政 > 正文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指出:“我们同青年朋友们到航天城来,就是要实地感受载人航天精神,激励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十年来,五院人始终坚定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圆满完成了以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任务。

  2022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高度肯定航天青年,殷切期待青春奋斗。他强调:“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一年来,五院人持续学习重温、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关于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做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交出非凡“答卷”。

01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后,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试验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塔架下的道德讲堂”活动。型号两总和试验队员代表畅谈亲身经历,解读载人航天精神内涵,立志将回信精神切实转化为前行动力,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飞船总装班组组长张舸也在这支队伍中。他参与了神舟七号以来的载人飞船总装工作,数量庞大的各个精密产品经他的手被安装进神舟飞船。在飞船总装任务中,工作人员需要完成共计40余册总装工艺规定的上千道工序,涉及工步数超1.5万步,工步动作更是高达近80万次。面对挑战,张舸练体能、练技能、练精准,一遍不达标就再来一遍,一天不达标就加班苦练。“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张舸说,“我的总装产品只能有100分,不能有其他的分数。”

  张舸和团队被称为神舟飞船的“关门人”,出征太空的航天员在他们的守护下安全进舱。

  “飞船状态良好,请你们放心!马上我要关上舱门了,祝你们旅途愉快、工作顺利,等你们凯旋!”

  这是张舸在关舱门前送给航天员的祝福。飞船即将起飞,张舸从塔架撤离,回望一眼飞船,那一刻,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是所有航天人几年的辛苦付出,我们才有机会在发射前同航天员道一句祝福。”

  高质量、高效率不仅需要张舸和团队用双手打造,更多的时候需要数字赋能。近几年,神舟飞船任务数量从过去的两三年一发,到现在一年两发,张舸带领团队一起将三维投影、AR眼镜等先进装备引入飞船总装工作,极大提升了工作成效。

  一片匠心护神舟。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以来,张舸和团队圆满完成了多艘神舟载人飞船的总装任务,将十余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前不久,他又再次踏上了神舟飞船靶场总装发射任务的新征程。

  在酒泉基地,张舸和团队守护航天员们安全进入神舟飞船,奔赴浩瀚太空;在北京后方,还有一支年轻的团队密切关注、时刻保障航天员们的安全。

  魏邦友是五院空间站系统飞控试验队主管调度,主要负责根据任务进展情况及时调度人员、设备、资源、保障等,保障在轨任务顺利开展。每当执行空间站工程重大飞行任务时,在大厅里总会看到他行色匆匆、持续沟通的身影。虽然忙碌,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2022年11月,神舟十五号发射任务前夕,北京疫情形势严峻。为了确保发射任务成功,11月22日晚,五院800多位“勇士”毅然逆行,迎着寒风迅速到位。其中有上百位空间站飞控人员,第一时间在任务现场集结。魏邦友以一名成熟老调度的沉着和冷静,快速协调试验队住宿、用餐、出行等各项保障,同时因地制宜制定飞控专项工作计划,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内,实现了人员到位、保障到位、状态到位。

  神舟十五号发射前夜,魏邦友给许久未见的儿子写了一封信:“爸爸现在和其他叔叔阿姨正在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等着我们凯旋!”神舟十五号发射成功,与空间站组合体顺利对接,中国空间站形成“三舱三段”最大构型。在太空,成功会师的6名航天员拍了一张“大合影”;在地面,魏邦友也和队员们也一起照了一张大大的全家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荣耀和自豪。

  用奉献书写担当,用实干诠释忠诚。从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至今,魏邦友和队员们一起奋战了700多个日日夜夜,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中国空间站和航天员,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圆满完成了空间站工程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和建造阶段数十次重大任务。

02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后续工作按正常飞控计划实施。”

  “长城明白。”

  听到北京飞控中心发出的指令,一位清秀的姑娘坐在话筒前镇定自若地回答。

  这是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肖雪迪。虽然入职才两年半,但她已经参加了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和神舟十四号飞船的发射和返回任务,6次担任“长城”岗位的调度,负责给北京中心播报飞船状态的口令。

  作为新人能够把任务完成得如此出色,这背后离不开师傅的“传帮带”。杨海峰是肖雪迪的督导师,也是五院神舟飞船飞控技术组组长。不管徒弟提的问题多么繁琐,杨海峰都会倾囊相授。

  如何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如何让青年快速成长成才?五院持续用好督导师机制,为青年逐梦太空提供加速度,为青年奋进征途赋予新动能。“督导师最关键的作用是引路人,一方面告诉我们应该学习哪些文件,帮助我们快速了解飞船系统,另外一方面也为我们指引工作的方向。”肖雪迪说。

  在各位督导师的指导下,跟肖雪迪同一批入职的16名新人中,多人已经成为空间站建造任务的主力。督导师中很多也是青年,他们用青春的奋斗延续传承,让传承成就青春的光彩。

  和肖雪迪一样,五院空间站机械臂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梁常春也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展现了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空间站机械臂是我国空间站工程的关键设备之一,大、小机械臂在辅助航天员出舱活动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了让机械臂在上天之后圆满完成各种“花式”任务,梁常春和团队围绕零重力环境的模拟、整臂的三维运动、大质量目标的抓捕等各个维度进行了多达数百次试验,发誓绝不把隐患带上天。他们常常为了任务研制加班加点,“很辛苦,但我们也不后悔,干航天就像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只要型号成功,我们的辛勤付出就都值得。”梁常春说。

  破茧成蝶的梁常春获得了很多奖项荣誉:2021“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国防技术发明奖三等奖、航天科技集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去年,在“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评选中,他还获评了“创新创业好青年”。不过,对他来说,这些荣誉都不如任务圆满成功更让他高兴。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空间站机械臂一次次完美配合航天员出舱,仰望闪耀星空,“手可摘星辰”在梁常春和团队的不懈奋斗中变成现实。“参与到我国的空间机器人事业,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我将把空间机器人事业进行到底,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走得更远。”梁常春说。

  在五院,像肖雪迪、梁常春这样的青年还有很多。过去的一年里,他们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青春浇灌梦想,以行动践行报国初心,取得了响当当的成绩:总体设计部型号副总设计师黄震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体设计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五院西安分院载人航天工程团队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群体”;五院西安分院副主任设计师朱佳龙和510所高级工程师吴辰宸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五院青年拼搏奋进、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03

  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当大家都在合影留念、庆祝发射成功的时候,几个年轻人却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等待一个重要的消息。过了约一个小时,当听到太阳翼展开到位,他们悬着的心才稍微放松了下来。

  他们是一支陪伴了问天实验舱十年之久的设计师团队。问天实验舱携带了两个巨大的柔性太阳翼,但为了舱体姿态稳定,太阳翼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展开方式——分段展开。五院问天实验舱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张峤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单飞阶段先展开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长度,使它先缩着飞,缩着飞之后它的刚度会好,它的控制会稳,当我们完成交会对接之后,再彻底地二次展开。”

  柔性太阳翼只是团队攻克的众多难关中的冰山一角。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之后,需要在梦天实验舱发射之前转位到侧向端口。空间站以什么姿态来完成这个超高难动作?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张峤坦言:“两年都没睡好。”任务级试验、功能级试验、测试的验证、模飞测试……设计师团队通过模拟仿真做了成千上万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最稳定可靠的飞行姿态。

  不同于其他型号的航天器往往几年的研制周期过后就能看到成果,空间站的研制用了十年。2012年3月30日,空间站正式从方案论证阶段转入方案设计阶段。就在第二天,张峤如愿来到五院,加入了这支设计师团队,开始了将空间站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的非凡跨越。十年来,这支队伍攻克了重重难关,不断创新突破,寻求最佳方案。

  初出茅庐担重任,五院空间站GNC软件研制团队成员冀红霞的经历和张峤类似。她刚入职不久就负责飞船GNC软件的测试工作,测试工作繁重、压力巨大,以至于作为人生大事之一的婚礼都准备得相当仓促。2021年3月底,她随试验队进场开始飞控工作。为了最大限度不影响工作,在婚礼前夜,她坐8小时火车回到老家参加仪式;婚礼第二天一大早6点,就踏上了返岗的归途。在老家的新房里,她总共只待了不到一天。

  冀红霞是空间站GNC软件研制团队的一员。团队承担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空间站任务全部主要飞行器GNC系统平台和单机软件的研制工作。其中,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新技术新方法的验证实施,方案新、更改多,其GNC系统平台和单机软件的研制工作难度大、要求高、周期长,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多少次为了定位一个问题,通宵达旦;为了排除一个软件错误,不眠不休。

  最终,在整个GNC团队的努力下,天舟五号攻克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首次实现了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这既标志着我国的自主定轨技术精度更高,姿态轨道控制精度更高,综合制导技术水平更高,飞控流程更加优化,也标志着交会对接模式更加多样化、功能更加丰富,适应能力更强,我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更趋成熟。

  在空间站建造团队青年的努力下,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仅用19个月,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一气呵成,中国“天宫”矗立云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而立”,我们用全胜的优异战绩,在探索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国航天“加速度”,让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天地之间的现实

  如果说以张峤和冀红霞为代表的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实现了中国人在太空建造家园的梦想,那么五院总体设计部载人航天领域副总设计师黄震和他所在的团队正在为实现中国人的千年登月梦而奔跑。

  梦想实现起来谈何容易。当前,载人航天器从空间站近地400公里的太空返回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让航天器从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载人往返,研制团队没有任何公开的经验可以参考。

  在研制阶段,团队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黄震的话说,“这里面涉及太多不会的东西,所以除了完成正常的工作,我们还要看大量的文献资料,学习不懂的知识,天天学习便成了一种自觉,没有人逼你,但你做的是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必须不断地奋力飞奔。”

  一切努力没有白费。“从研发出缩比返回舱、全尺寸试验船,再到成功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我们用7年时间,实现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由‘跟跑’到‘并跑’的飞跃。”黄震兴奋地说。

  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突破,我国已具备了开展载人登月的条件。但黄震的脚步没有停歇,他和团队又开始了研制月面着陆器的新征程。他们是新时代中国航天青年的缩影。

  “神舟”往返,“天舟”横渡,“天宫”遨游,“嫦娥”落虹湾、登月背、挖“土”回,“天问”突破地月系,“祝融”探索乌托邦,北斗组网、覆盖全球、应用无限,“高分”揽胜人间、守护地球家园……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航天牢记殷切嘱托、锚定强国目标,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为标志的重大成果,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为推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航天智慧、航天方案、航天力量。

  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一年来,我们用连战连捷的优异成绩向祖国和人民报告,成功抵达“400星”的新坐标天舟五号实现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世界纪录;中国空间站形成“T”字基本构型,三舱“1+1+1=1”的总体设计理念成为现实;大小机械臂合体,助力航天员完美出舱;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遥瞰绿水青山,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高分三号03星升空织就太空“天眼网”,为“高分”专项收官交出高分答卷……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已成为每一位五院人的坚定信念与自觉行动,正在成为新时代新征程航天青年的梦想坐标与奋斗气象。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新的伟大篇章,中国航天迎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五院人牢记嘱托、凝心铸魂,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担当历史重任、实现自立自强。我们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团结奋斗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奋力谱写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五院政治工作部、五院新闻中心

  文字:武文佳、毛凌野、张国航

  制图:周 雁

  编辑:武文佳

  责编:毛凌野

  监制:潘 晨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93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以优质工程献礼建党百年:二广高速二连至赛汉段主线右幅有望7月份通车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