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文化 > 正文

  北疆新闻网、北疆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 张伟 通讯员 马飞敏 清格勒 赵雅婷)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而古生物化石正是支持生物演化理论的最直观证据。

  内蒙古是古生物化石资源大区,自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中亚考察团开始,国际国内研究机构和科研工作者在内蒙古广阔的土地上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地质古生物考察和研究,发现了大量举世瞩目的古生物化石,也成就了众多古生物研究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内蒙古本土的研究机构和科研工作者涉猎古生物研究领域的很少,甚至没有一家官方举办的古生物专业研究机构。

A5fg-hryfqhm4360765.jpg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资料图片) 记者  张伟摄影

  2018年底,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依托馆藏资源,收集整理内蒙古古生物资料,深入开展古生物化石研究和保护,探索将研究成果向大众科普转化。短短两年时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工作成绩斐然。鉴于其取得的成效,在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积极推动下,2020年12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加挂“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牌子,填补了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专业研究机构的空白,开启了内蒙古古生物科学研究新纪元。

  讲述内蒙古生物进化史

  张嘉琪站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恐龙的故乡”展厅的鄂尔多斯鹦鹉嘴龙化石标本前仔细阅读着该化石标本发现及研究成果的文字资料,“说来惭愧,作为鄂尔多斯人竟然不知道在鄂尔多斯竟然发现了这么多恐龙,还有恐龙的足迹。”

  笔者随访了多位内蒙古籍人士,对于内蒙古发现的恐龙知之甚少。有业内人士指出:内蒙古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但由于缺少专业科考科研力量和科学科普机构,本土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公众没有获得相关常识和专业信息的渠道。

u=781346974,3974948131&fm=173&app=49&f=JPEG.jpg

参观恐龙的故乡展览(资料图片)  记者  张伟摄影

  据了解,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在筹建初期便着手组织专业人员收集整理内蒙古古生物化石资源,并以古生物化石为主要展示内容,建成了展陈面积3121.7平方米的“远古内蒙古”展厅,将内蒙古悠悠35亿年沧桑巨变的地质历程及其演绎出的生物进化史重现于世;建成了展陈面积2277.5平方米的“恐龙的故乡”展厅,以在内蒙古境内发现的恐龙为主线,展示内蒙古特有的恐龙化石、研究历史与成果。

  “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发现恐龙322种,内蒙古就有36种。在侏罗纪早期,内蒙古就有大量的恐龙活动。虽然还没有发现它们的化石,但是它们踩下的脚印至今还保留在巴彦淖尔的侏罗纪地层中。白垩纪期间内蒙古出现了很多大型湖泊,不仅为恐龙提供了优厚的生活环境,也为保存恐龙化石提供了条件。所以,内蒙古的恐龙化石大多来自于白垩纪地层,主要集中在二连浩特、巴彦淖尔、阿拉善、鄂尔多斯等地”。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馆长王军有说:“除了恐龙化石,在内蒙古宁城东南缘道虎沟地区有著名的道虎沟生物群,獭形狸尾兽、远古翔兽、天义初螈、奇异热河螈、宁城热河翼龙、胡氏耀龙、道虎沟足羽龙、宁城树息龙等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道虎沟生物群的组成及其影响比人们以往认为的要丰富的多、深刻的多,它们为中生代生物的演化历史、古气候及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对国内及国际生物进化史的补充和完善提供了实物依据。此外还有乌拉特后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也有热河生物群化石产出。

  据介绍,在新生代,内蒙古出现了以雷兽、二栖犀、貘等为代表的古新世脑木更动物群,以多瘤齿兽、古柱齿兽、恐角兽等为代表的始新世巴彦乌拉动物群,雷兽、巨犀等为代表的早渐新世乌兰戈楚动物群,以铲齿象为代表的通古尔动物群,著名的三趾马动物群,以及分别代表第四纪寒冷和温热气候的扎赉诺尔哺乳动物群和萨拉乌苏哺乳动物群等,其中有许多古生物化石及其产地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深耕古生物化石科研

  组建一个专业的古生物研究团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王军有说,建馆初期我们通过社会招聘和人才引进建立了研究保护中心,开展古生物化石的调查、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是其重要职责之一。为了快速提升古生物研究水平,我们还积极与国内外一流的古生物科研团队交流合作。

  近年来,内蒙古莫力达瓦旗陆续发现了重要的白垩纪早期热河生物群化石,主要化石有两栖类化石(蛙类和蝾螈类)、龟类化石、鱼类化石、昆虫类化石、叶肢介化石和丰富的古植物化石等。在国内外下白垩统中发现如此丰富多彩又保存完好化石产地也是极为罕见的。但由于保护不力,部分地区出现了滥采盗挖、非法倒卖行为。为保护珍惜的古生物资源,2020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重点实施了《莫力达瓦旗古生物化石调查采集》项目,目前已完成了该项目的设计评审和野外调查工作,共计采集各类化石标本近300件,包括两栖类(蝾螈类、蛙类)、龟鳖类等,目前正在持续开展综合研究工作。

  王军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莫力达瓦旗古生物化石调查成果,在展厅开辟专区重点展陈莫力达瓦旗特有的,让观众了解白垩纪早期大约8000万年前这一地区的古生物面貌,并通过科普进一步增强全民古生物化石保护意识。

  据了解,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还完成了《赤峰市重要古生物化石调查采集》项目,在已建地质公园及化石保护区之外新发现13个化石出露点,采集到各类化石815件,包括昆虫化石、狼鳍鱼、鲟鱼、植物化石等,对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针对其中昆虫类化石标本与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专家进行了合作研究,并发表了题名为《发现于中国侏罗纪时期一新的隶属于Archelcaninae的种类》的科研文章。

  此外,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与斯洛伐克萨法里克大学的马丁•昆德拉特博士在白垩纪及侏罗纪含古生物化石区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活动。目前已发表研究成果《东劳亚大陆中生代脊椎动物的演化与气候的联系:对中国特有的化石组织进行高分辨率分析》。针对馆藏的马氏燕鸟、石千峰龙、苏氏巧龙以及具有研究价值的昆虫、植物等化石标本,积极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文章发表在英国《历史生物学》、保加利亚《动物之谜》及国内《世界地质》《古生物学报》等学术期刊。

  不断提升内蒙古古生物研究保护水平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但绝不陈旧的学科,它充满活力。无论是我们极力探索地球的过去,还是期望预测人类生存的未来,都有无数关于生物演化的疑问等待着我们去破解。

btA4-hryfqhm4361075.jpg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资料图片)  记者  张伟摄影

  1月21日,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召开的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专家委员会代表座谈会上,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内蒙古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赵明建议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系统的梳理内蒙古古生物、矿产、地质等方面资源情况,发挥古生物化石资源优势和“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的机构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力争在我区古生物化石研究工作中再立新功;原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周会庄处长建议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强化地质、古生物等领域研究,把内蒙古的地史及古生物面貌搞明白,讲清楚;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专业从事古生物研究的王惠主任则充分肯定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方面的工作,认为“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的成立必将在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古生物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王军有馆长表示:我们将内蒙古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研究机构的科研力量有机结合,已与国内多家古生物研究权威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2020年9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被自然资源部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授予“实验基地”。2020年12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扩大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地质古生物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的发展。双方将在古生物标本收藏与保护、科研科普与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与服务、人才培养与共享等方面全面对接,促进具体项目合作。下一步,我们将以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为依托,充分整合发挥资源和机构优势,建设全区地质古生物研究项目库,把内蒙古的古生物化石家底搞清楚、把内蒙古的地质古生物演化历史讲清楚,立足科研、科普的本职,不断开启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的新纪元。


编辑:张弛
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沙漠雪趣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