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为了这片绿,他们拼了!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千百年前

  这首古老的民歌

  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

  描绘得淋漓尽致

  千百年后的今天

  这首歌谣依然鲜活

  这片土地依然壮美神奇

  成为令人向往的亮丽风景线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12.png

敕勒川草原盛夏风光。新华网 发(乐炎 摄)

  初春时节

  位于内蒙古西部的

  乌梁素海湖畔

  北归候鸟在湿地起舞

  姿态翩跹 美景如画

  内蒙古中部的岱海

  内蒙古东部的呼伦湖

  也迎来了天鹅下榻、大雁遨游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17.jpg

大批候鸟翔集乌梁素海。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

  内蒙古重要的三大淡水湖

  前些年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

  湖面缩减 水质变差

  经过持续地综合治理

  “一湖两海”碧波重现

  水质指标总体向好

  野生动植物种类稳步增加

  生物多样性不断改善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20.jpg

呼伦湖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奔流不息的黄河

  在内蒙古境内

  如母亲般张开双臂

  与横亘东西的阴山相遇

  如弓一般拉出一个

  全长830公里的“几字弯”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23.jpg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黄河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内蒙古因地制宜统筹谋划

  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

  拿出一系列实招

  分区分类有计划地推进

  大保护 大治理

  将黄河母亲“梳妆打扮”得分外靓丽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27.jpg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似一只矫健的雄鹰雄踞在祖国边疆,似一匹昂首奋蹄的骏马驰骋在祖国北方。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

  横跨“三北”毗邻八省区

  内蒙古既是我国北方

  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

  也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

  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

  内蒙古探索出多种类型的

  产业化防沙止漠模式

  实现了由“沙进人退”

  到“绿进沙退”的巨大转变

  也涌现出很多“生态卫士”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30.jpg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塞上愚公”董鸿儒

  从18岁到60岁

  日夜与苏木山为伴

  种树3000多万棵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35.jpg

  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的苏木山森林公园绿意浓浓,景色宜人。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居住在毛乌素腹地的殷玉珍

  宁可治沙累死

  也不能让黄沙欺负死

  硬是让7万亩荒沙披“绿装”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38.jpg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拍摄的治理后的毛乌素沙地(无人机照片2020年9月拍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退休干部苏和老人

  在狂风肆虐、飞沙走石的沙漠里

  铺就了宽500米

  长3公里的生态屏障


  早春三月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冰雪之下的绿色生命跃跃欲试

  保护区内的萤石矿场

  采矿设施设备已拆除殆尽

  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43.jpg

  冬日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景色壮美。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过去几年

  这样的治理场景

  在内蒙古各大草原上演

  数据显示

  内蒙古超过50%的国土面积

  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压减30%多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46.jpg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内蒙古明确

  在草原森林重要生态功能区

  不再新上矿业开发

  风电、光伏项目

  停止自然保护区内

  所有矿山企业开采勘探活动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48.jpg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湿地秋景。新华社记者 邹俭朴 摄

  这种保护草原和森林的

  决心和力度

  史无前例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51.jpg

  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朱森 摄

  作为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

  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

  正式由传统火力发电

  向风、光、火多能互补转型

  项目建成后

  每年可生产“绿电”

  50亿千瓦时以上

  节约标煤超过170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400万吨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55.jpg

  鄂尔多斯利用光伏发电治理采煤沉陷区。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推动现代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是内蒙古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如今的内蒙古

  正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新产业、新动能

  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

  现代产业新体系逐渐成形

  “一煤独大”的状况明显改变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

  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不断破题解题、见行见效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659.jpg

牧民在草原上驱赶马群。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红线观念

  守好碧绿、蔚蓝与纯净

  “颜值”“产值”比翼齐飞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欣”中有“数”

  “十三五”期间

  内蒙古完成营造林6884.2万亩

  年均人工种草2900万亩

  目前森林覆盖率达23%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5%

  治理沙化土地7197.5万亩

  占全国治理面积的40%以上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702.jpg

阿尔山驼峰岭天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磊摄

  林业建设

  草原建设

  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居全国第一

  新能源装机达5370万千瓦

  居全国前列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

  跻身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

微信图片_20220302203707.jpg

内蒙古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这就是内蒙古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不断绘就天蓝、山青

  水碧、土净的美丽画卷

  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一座碧绿如染

  牢固坚实

  繁荣稳定的

  万里绿色长城

  正在祖国北疆大地雄雄挺立

  策划:于长洪

  监制:殷耀 周红军 张丽娜

  执行:王宇天 朱永磊

  记者:王靖 魏婧宇 张晟 恩浩

  统筹:李国栋 翟子赫 郝芳芳

  海报:李倩 王靖

  编辑:曹滢 刘杨 石毅 杨腾格尔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 新华网 联合出品

编辑:张弛
118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飞阅内蒙古 俯瞰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