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红色,是兴安盟历史长河中隽永的颜色。

  罕山脚下,洮儿河畔,一座古朴庄重的二层小楼里,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慕名而来,他们轻轻地踏入,细心地观看,认真地聆听。楼前的青砖墙上,“五一会址”4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幢始建于1935年的建筑,曾是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礼堂,东蒙军政干部学校礼堂,后为内蒙古党校礼堂。1947年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393位代表的掌声在这座小楼里久久回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庄严宣告成立。至此,内蒙古分裂300余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内蒙古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酝酿统一 燎原星火

  步入五一会址展厅,历史的烟尘仿佛还没有散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厅东墙上的大幅油画《五月的曙光》,醒目而显眼的色彩定格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情景。

  这是一个庄严时刻,意义非凡。

  “这就是我们内蒙古最神圣的地方——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地……”聆听讲解员充满感情的讲解,透过厚重的青石砖墙,76年前的场景,仿佛穿过时间隧道展现在眼前……

  抗战胜利后,随着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广泛深入开展,建立统一的、代表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意愿的人民政权,成为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的普遍愿望。

  1946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在承德召开,即著名的“四三会议”。会上,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通过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主要决议》。

  “四三会议”是内蒙古近代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的胜利召开,结束了自清代以来内蒙古东、西部地区长期分裂隔绝的状态,实现了内蒙古自治运动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为蒙古民族以及内蒙古其他各民族革命力量的空前统一团结和发展壮大,为抵御、痛击国民党反动派向内蒙古地区进攻进行了必要而适时的准备。同时,也为内蒙古自治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全面深入发展,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6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7年初,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乌兰夫率自治运动联合会领导机关和西蒙执委40余人由贝子庙出发,前往内蒙古东部小城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开始着手筹建内蒙古自治政府。

  此时,东北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战略性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拥有了在东北战场上的主动权。在内蒙古解放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自“四三会议”后的一年里,逐步由西向东转移并得到快速蓬勃发展,以兴安盟为中心的东部后方根据地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民族武装正在转向人民军队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的民族干部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在这种有利形势和优势条件下,在内蒙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内蒙古历史新纪元的空前盛会——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即“五一”大会在兴安盟王爷庙街隆重举行。

  五月曙光 照亮草原

  1947年4月23日,春风吹拂着科尔沁草原,兴安盟王爷庙街天高气爽、杨柳青青。街道两旁彩旗招展,洋溢着节日气氛。各族人民兴高采烈,沉浸在无比欢乐和喜庆之中。内蒙古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将于下午1时许隆重开幕。

  五一会址大厅内,一段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时长8分多钟的黑白影片,记录了这一珍贵的历史时刻。

  视频中,来自内蒙古地区部分盟市的农牧民代表、妇女代表等参会人员赶着马车、骑着骆驼,带着帐篷和干粮,经过辽阔的草原沙漠,从四面八方赶来。

  今年94岁的乌力吉图,当时作为警卫团一名普通战士和战友一起保卫“五一”大会的胜利召开。

  “那天街上锣鼓喧天,到处都在扭秧歌、贴标语,会场中掌声热烈,各族群众都在呼喊着‘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各民族大团结万岁’,每个人都兴高采烈。”乌力吉图回忆说。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大会选举条例》等制度文件。这些制度内容完备、相互配套、初成体系,是在内蒙古地区专门实行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制度文件。同时,选举并产生以乌兰夫为主席、哈丰阿为副主席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和以博彦满都为议长、吉雅泰为副议长的内蒙古第一届临时参议会。

  1947年5月1日下午7时,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宣布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余等誓以至诚,为内蒙古人民服务,并为坚决争取自卫战争与解放战争之胜利,与彻底解放内蒙古而奋斗。”回荡在那幢古朴小楼里的铮铮誓言,至今仍振聋发聩。1947年5月19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来电祝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贺电中说,曾经饱受困难的内蒙古同胞在你们领导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我们相信,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庆祝你们的胜利!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实现了内蒙古地区各阶层人民多年来渴求统一与自治的愿望,极大地鼓舞了内蒙古各族人民跟着共产党走,团结一致、共求解放的革命热情和信心,对于推动内蒙古地区的社会改革、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东西绵延4200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如一匹奔驰的神驹,驰骋在祖国北疆。

  红色基因 永续传承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历史的机缘,赋予这片土地不朽的红色灵魂,让这里有了“草原延安”的别称。

  静静地坐落在这座城市的五一会址,既是红色历史的真实见证,也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五一会址,1995年7月,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兴安盟,除五一会址外,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党工委办公旧址……遍布的75处红色遗址遗迹,向世人讲述着红色兴安波澜壮阔的历史,见证着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兴安儿女一往无前、团结奋进的新征程。

  近年来,兴安盟持续加强对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还原文物本身的内涵和特色,创新展示利用形式。如今,以“一馆三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矩阵,逐渐成为兴安盟旅游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带上家人走进红色景区,参观红色文物保护单位,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

  “我们通过打造红色打卡地图、红色文创产品、红色精品线路、红色研学旅游、红色演艺剧目、红色宣讲活动等创新业态,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红色旅游发展主线,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乌兰格日乐说,兴安盟将红色资源连点成线,让红色旅游创新出彩,吸引了区内外目光,今年1至10月份,共接待游客77万余人次。

  回首往昔,1947年5月1日的第一缕曙光,从红城升起,把草原大地照亮;第一声号角,在兴安上空吹响,为北疆儿女带来希望。

  从峥嵘往昔到盛世华章,红色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革命星火在这里代代相传。

  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五一会址,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传承的红色基因,更是融入了血脉,正激励和鼓舞着兴安各族儿女,凝聚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磅礴力量,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记者 高敏娜)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杨净毓
8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内蒙古教育系统24支合唱团齐声歌唱礼赞百年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