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来集宁,不参观集宁战役纪念馆等于没来集宁。

  集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自治区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陈兵最广、参战将帅最多的一场战役——集宁战役就在这里打响。

  多少年过后,这座城市还保留了不少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留下来的遗址。为了更好地呈现这段红色历史,让人们铭记这段历史,集宁区委、政府建设了集宁战役纪念馆,此后经过多年的继续扩建,以集宁战役纪念馆为主展区,形成了涵盖胜利广场、纪念广场、绥蒙政府纪念广场、将军园、名人园等21处烈士纪念设施和参观体验景点的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这里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万名游客,已成为乌兰察布一张亮丽的红色名片。

  集宁战役纪念馆的诞生

  “2004年,在军分区院子里开设了一个集宁战役主题展览,当时面积小,受众范围也有限。到2008年,集宁区委、政府下决心打造本地红色文化品牌,然后在有许多集宁战役遗址的集宁战役主战场老虎山南侧建设了集宁战役纪念馆。2010年10月,集宁战役纪念馆建成并开馆,当时附近只有这么一座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党政办主任刘晋介绍。

  集宁战役纪念馆开馆后的几年中,集宁区主要做了文史资料研究和收集工作。因为集宁战役的历史不像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那样有丰富、详细的文史资料,集宁区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查找资料,另一方面联系参加过集宁战役的将帅后代,通过他们收集到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实物。另外,还派人到区内外拜访参加过集宁战役的老战士,从他们那里了解了当时的场景,并收集了有关资料。

  集宁战役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收集资料时遇到过很多感人的故事。在集宁战役纪念馆将帅厅的一个展柜里,整齐摆放着两套军服和几枚勋章,这是参加过集宁战役的乌兰察布人党尚德的儿女捐赠的物品。党尚德1921年7月出生,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出生入死、经历无数战斗。集宁战役期间,在连长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党尚德担任连队指导员,带领全连指战员英勇杀敌,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1955年,党尚德被授予少校军衔、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63年晋升为中校。

  “纪念馆里唯一定级的几件文物都是党尚德的后代捐赠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的子女向我们捐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套1955年授衔的蓝色将帅服。还捐赠了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等文物。”刘晋说。

  据介绍,集宁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10平方米,以纪念集宁战役为主题布展。馆内基本陈列分为上下两层,展线总长612米,展览分为四部分12个单元及10个复原场景,展出各类实物、照片、复制品和艺术作品达1200多件。馆内还设有声光电半景画、幻影成像、5D影视厅等多媒体设施,以先进的陈展技术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段,生动再现了集宁战役的完整过程和重大意义。

  从“馆”到“园”享誉区内外

  扩建工作开始后,胜利广场、纪念广场、绥蒙政府纪念广场、将军园、名人园、碑林园、支前广场、英雄广场、二〇五师纪念广场等烈士纪念设施和参观体验景点先后建成,占地面积15.5万平方米的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就此形成。

  与此同时,随着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对本土红色文化的不断挖掘和宣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大力支持。

  “随着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知名度的提升,游客逐年增多,今年来这里参观、学习的游客达3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刘晋说道。

  如今,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以未成年人教育、党的路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双拥模范教育、社会科学教育为基本内容进行教学布局,并运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互动访谈、社会实践、学员研讨等各种教学手段,办成独具集宁特色、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新时代红色研学品牌。

  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先后荣获了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中国最佳创新好景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众多荣誉称号,有效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作用。(记者 皇甫美鲜 海军)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杨净毓
75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飞“阅”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群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