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北疆新闻呼和浩特3月15电(记者 杨净毓)“防火是春季护林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用灭火扫把拨拨草丛,看看路上有没有其他车辙子,附近的人大部分都知道,这段时间是防火期,就怕有不知道情况的外人进来,造成火灾隐患。”

  3月14日,59岁的常太平像往常一样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白二爷沙坝,拿着一把灭火扫把,穿着一身迷彩服,骑着一辆摩托车依然坚持每天巡山并认真记录,几十年如一日,巡山情况记录完整、内容真实。

  “已经离不开这片林子了”

  常太平是白二爷沙坝第一代治沙人,1982年参与治沙工作以来,在白二爷沙坝生活了40多年。从最初植树治沙,到现在守护林场,他把青春奉献了这里,更把根扎在了沙坝。

  “现在除了要防火,还要观察树木有没有病虫害、有没有枯死的、需不需要补植,还要注意野生动物有没有生病的……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沿着4500余亩责任林区边界巡林、护林。”常太平望着白二爷沙坝治沙人用青春和热血在茫茫荒漠下种下的万亩林海,眼里充满了感情。

  “一会儿不到林子里看看,心里就不踏实。”常太平说,“在普通人看来,护林员的工作是枯燥的,我和这些树打了半辈子交道,已经离不开这片林子了。”不善言谈的常太平,说起这片林海时滔滔不绝。

  “感觉自己没干够”

  曾经这里12万亩的新生沙漠带,属于库布其沙漠的延伸带,每年以3米左右的速度扩展,周围1万多亩农田被流沙吞没,村民被迫搬迁。

  1983年,常太平刚进白二爷沙坝时只有18岁。

  “那时条件特别艰苦,每天起床先抖落鼻子和耳朵里的沙子,白天扛着树苗上山治沙,饿了就只能吃随身带着的酸饭,渴了就喝几口凉水。晚上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大库房里,在木板搭起的简易通铺上睡觉,半夜 刮大风,破旧的窗户根本挡不住风沙,早上醒来棉被上就多了一层沙被,有时还得使劲推开被黄沙掩住的门才能出来 。”常太平回忆道。

  经过几十年治理,白二爷沙坝肆虐的风沙终于没有了往日的猖狂,8.5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被缚住了,3.5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造林种草保存面积达12万亩,植物种类多达100多种,并成为全国闻名的防沙治沙典范。

  如今,种下的杨树、松树长高了,柠条、沙柳壮实了,野兔、狍子等野生动物又回来了。

  “这片林子是我们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成果,种下这片林子不容易,把林子看护好,是我们每个白二爷沙坝人的责任。”常太平说。

  闲来无事的时候,常太平喜欢在林子里走走,“林子里很安宁,这片林子和自己一起成长。”

  常太平说:“我就要离开这个岗位了,该退休了。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感觉自己没干够!我们治沙站的人有一种‘以站为家,以林为业’的情怀,不单单是我,还有所有治沙站的队员们,我们大家都在为林业和治沙奋斗,我觉得特别自豪!”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江海
66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30年前的乌珠穆沁草原老照片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