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员 王丰
眼下,内蒙古正值耕种灌溉的关键期。放眼各地,精准灌溉、科技滴灌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绘就了一幅现代化的农忙图景,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5月23日,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塔尔湖镇继光村的6000亩麦田里,一条条滴灌带如“毛细血管”延伸至麦苗根部,随着闸门开启,黄河水从100亩改造蓄水池奔涌而出,浸润着每一株小麦的根部。
这场从“大水漫灌”到“科技滴灌”的变革,正重塑“塞外粮仓”的耕作方式。近年来,五原县依托一系列精心打造的水利工程与智能灌溉系统,让源源不断的黄河水滋润万亩沃野。据了解,该县9个乡镇、农场精心布局、精准落实粮食种植面积65.9万亩,今年依据黄河耗水指标84198.5万立方米,为接下来的丰收保驾护航。
内蒙古河套灌区去年试点以农作物种类为基准,核定灌溉用水量,为每个建制村设定用水量“上限”;通过建设数字孪生灌区,缩短供水周期,减少输水时渠道下渗和蒸发的损耗,实现智慧节水。当地一位乡镇干部算了一笔节水账:相比大水漫灌,引黄滴灌浇玉米地,生育期每亩至少节水100立方米。
农业是节水的主战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与节水产业是必由之路,摒弃大水漫灌,全面落实工程、农艺、品种结构、机制“五节”措施,大力推广滴灌、微灌技术,逐步核减耗水耕地,为可持续发展守住底线。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依据水源条件、渠网工程布局等,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面积,将更好支撑农业增产。让水资源真正成为“水资产”,助力灌溉用水高效利用、“细水长流”。
精准滴灌,未来可期。在守护粮食安全的新征程上,每一滴灌溉之水都是希望的种子。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