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2025年9月23日,《中国民族报》第4版刊发题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示范创建有力度 幸福生活加温度》的文章,报道了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巴彦淖尔市始终牢记嘱托,将“铸牢”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

  报道如下:

《中国民族报》(2025年9月23日04版)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巴彦淖尔市始终牢记嘱托,将“铸牢”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以“五个区”建设(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防沙治沙模范区、现代高效农业集聚区、产业绿色转型先行区、乡村振兴样板区)推动落实“五大任务”,以“五个一”建设(“一市”即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一线”即建设八百里亮丽边防线,“一点”即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战略支点,“一园”即建设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一形象”即树立可亲可爱可敬的巴彦淖尔新形象)同心同力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奋力推动全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铸牢”的生动实践。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

  坚持高位推动,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部署和调度“铸牢”工作,制定出台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分工方案等系列实施方案,推动“铸牢”全面深入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突出党建引领,依托市直部门公开述职、旗县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苏木乡镇书记擂台比武、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小组五人工作法等“五级特色党建”载体,将“铸牢”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政治考察和年度考核,融入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强化职能职责,深化领导推进、执法监督、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领导包联、严守意识形态阵地“五项工作机制”,将贯彻“铸牢”主线要求写入部门“三定”方案和议事规则,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凝聚团结奋进精神力量

  实施理论强基工程,将“铸牢”纳入干部教育必修课程,实现全市干部学习培训全覆盖。开展主题宣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班,培训人员达1万余人次。成立市级民族团结促进中心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举办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组建研究智库,被中国民族报社确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观察点”。

  实施文化铸魂工程,围绕北疆文化品牌,全域开展“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工程”(唱响一首歌、编演一台剧、创作一批数字文创产品、选树一批典型事例、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打造一个主题公园、展陈一个主题场馆、建设一个传习场所、创建一条精品线路、共建一条同心创业街),创作文艺精品,建设主题公园、场馆45处,开展乌兰牧骑“百团千场”演出活动,举办河套文化艺术节、“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等系列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实施校园固本工程,将“铸牢”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实施社会宣教工程,运用“六种载体”(一本辅导书、一本发展账、一张惠民卡、一套学生思政讲义、一张现代化发展蓝图、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四教融合”(面对面引领式教育、分享式自我教育、分众式学习教育、大众式宣传教育)等方法,开展“群众讲给群众听”宣讲200余场、受众1.5万余人次,常态化开展“两月一周”活动,打造一批教育基地,开设民族团结公交线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2024年,巴彦淖尔市地区生产总值124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2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争取各类资金287.6亿元,开工重大项目100个。超额完成防沙治沙任务,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390.6万亩。积极融入自贸区创建,口岸过货量突破4000万吨,外贸进出口总额440亿元,居全区第一。“天赋河套”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农产品出口连续16年居全区首位。成功承办“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行”活动,签约项目40个,协议金额517.2亿元。培育“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开发9类500余种文创产品并在全国推广。民生保障更加有力,70%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实施产业化项目226个,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和谐发展良好局面

  制定互嵌式社区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互嵌。全域实施“十个一”工程,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签订跨区域互嵌式发展协议30项,推进16个自治区级和20个市级试点互嵌式社区建设,培育多个互嵌社区品牌。搭建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平台,与10余个地市签订“手拉手”协议,开展活动265场次,覆盖青少年6万余人次。推动旅游促“三交”,打造“渡·阴山”等文旅线路。2024年,巴彦淖尔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96.6%和91.9%,增速居全区首位。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全面梳理规范性文件,完成清理346件。加强党建引领“微网实格”基层治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认领民生实事和“微心愿”,真心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动员嘎查村乌素组长、社区网格员等参与民族工作和基层治理,充分发挥“五老”工作室等平台作用,促进各族群众协同共治,相关案例入选全国“枫桥经验”优秀案例。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推动“铸牢”工作走深走实,全力打造黄河几字弯上的团结之城,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篇章。(巴彦淖尔市民委供稿)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杨净毓
9926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航拍内蒙古】空中俯瞰乌兰五台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