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主题特展,欣赏来自内蒙古的众多精美文物;聆听专家讲解,了解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故事;逛逛内蒙古文创产品展区,将彰显北疆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带回家……
7月1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不少市民游客走进中国丝绸博物馆,参观草原丝绸之路主题特展,感受北疆文化魅力。
草原丝绸之路,是经草原沟通欧亚大陆的最北通道,既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交汇之所,民族迁徙往来之途,亦为东西两大文明对话之桥梁。“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主题特展为“2025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之一,于7月11日启幕,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峰博物院承办,内蒙古博物院等多家文博单位协办。
本次展览共展陈文物213件(套),其中展出内蒙古6家文博单位文物181件(套),包含一级文物63件(套)。 通过展示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耶律羽之墓、陈国公主墓等出土的精美历史文物,全方位呈现草原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阐释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像这样大规模展出内蒙古地区出土文物的展览,在杭州还是比较少见的,非常值得一看。展览中有大量精美的器物,都体现出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推荐大家来观展!”参观展览后,杭州市民高先生说。
观众姚女士说:“这场展览让我们全面系统了解了辽代的历史和内蒙古的文化,看完以后感觉很长知识!”
据介绍,本次展览展出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黄玉蚕,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蚕形玉雕,诠释了史前时期草原先民的蚕桑信仰,也将中国蚕桑丝绸文明源头北推至西辽河流域;展出的春秋战国时期嵌宝石虎鸟纹金带饰,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的琥珀璎珞、玛瑙碗、水晶耳杯等文物,共同诉说着草原丝绸之路的亘古绵长。
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俄罗斯籍教授杜布阔娃·奥莉卡说:“这是一场很棒的展览,让我们看到了珍贵的辽代文物,了解了内蒙古的历史文化,感受到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杭州市民徐女士说:“参观这场展览,不仅能欣赏到一件件来自内蒙古的珍贵文物,更让我感受到了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机会我要多去内蒙古走走看看!”(记者 李存霞 王磊)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