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北疆新闻呼和浩特9月3日消息(记者 李艳红 吴汇慧)9月3日,天刚蒙蒙亮,家住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幸福路街道的97岁老兵齐植瑾,从衣柜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件每逢重大节假日才会穿上的军装。

老兵1.jpg

  观看阅兵仪式,向牺牲的战友敬礼

  他缓缓打开电视,搬来椅子,仔细地系好军装最上面的一颗纽扣,又轻轻拉了拉衣襟,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到椅子上,目光紧紧地盯着电视屏幕。

  “爸,还没开始呢,先吃饭吧,不会耽误准时收看的。” 大儿子朝着父亲 “喊” 道。

  齐植瑾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回头看了他一眼,又扭过头去继续看电视,“就怕错过一点。”儿子满脸愉悦地看着父亲,无奈又心疼地说道。

  日本人把父亲赶出学校,最终抑郁而死

  齐植瑾,1929年4月出生于天津静海县。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员,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七七事变”后,学校停课,父亲便开始担任护校工作。然而,当日本人打到天津后,推行“三光”政策,将父亲从学校赶了出来。父亲“报国无门”,最终抑郁成疾,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这让年仅8岁的齐植瑾心中充满了对日本人的痛恨,他立下誓言,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当时,齐植瑾就读于南开小学,在父亲和进步思潮的影响下,他常常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发表演讲。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曾说过:“我们此时国家正处于危难时刻,大家要团结起来抗日!”齐植瑾说,当时他的演讲还刊登在了报纸上,这让他抗日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16岁离开家,加入新四军,目睹日军投降

  “发的步枪比我还高呢。”齐植瑾笑着说,不过一想到终于能打“日本鬼子”了,他心里就乐开了花。

  1945年,16岁的齐植瑾参军,成为了新四军一师一旅的一名战士。

  “不怕死,不想家!有困难就克服,死心塌地地跟着党走,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齐植瑾思维清晰地说道,那时睡觉都不脱衣服,一有紧急情况马上就得走,一晚上靠两条腿能行军70多里。

老兵2.jpg

  齐植瑾手捧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奖牌,感慨万千。

  虽然齐植瑾最终没能上战场亲手杀“鬼子”,但他有幸目睹了日军在江苏省兴化市的投降仪式,那种激动的心情至今无法言表。从此,保家卫国便成为了他一辈子的使命。

  齐植瑾常常对人们说:“我非常幸运,能看到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但我也感到非常内疚,每逢想起那些为抗战和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模范时……”说到这里,齐植瑾不禁哽咽,“我会继续努力向他们学习,贡献自己的余热。”

  1949年1月,齐植瑾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2年年底,齐植瑾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的一员,并担任军司令部测绘副主任,主要负责侦查工作,与朝鲜军民共同战斗。1953年,朝鲜美国签订停战协议后,齐植瑾继续投身于朝鲜的恢复生产工作,直到1958年回国。1959年,齐植瑾离开部队,转业到了包头。在包头的60年生活中,他从事过行政和教育工作,先后担任了建工部第二工程局行政处科长、第二工程局第一小学校长、721工人大学校长、安装公司教育科科长等职务。

老兵3.jpg

  崔寅敬礼

       崔寅:成立儿童团,后方照顾伤病员

  看着门前戏耍的孩子们,93岁的崔寅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烧光、杀光、抢光”,当时年仅13岁的崔寅目睹了日军的残暴行为,他和几个小伙伴决心成立儿童团,“一起杀鬼子”。

  由于年纪小,崔寅被安排到山西省灵丘县入伍,加入了晋察冀独立二旅,在后方医院照顾伤病员。

  “挑水,送饭”是崔寅当时的主要工作。在他的记忆中,当时医药物资十分匮乏,多数时候只能对伤病员的伤口进行简单包扎,一些伤势严重的战友最终没能扛过去,“牺牲了”。讲到这里,崔寅的眼眶红了。

老兵4.jpg

  崔寅和女儿一起翻看纪念册

  崔寅和女儿一起翻看纪念册时说:“做梦也没想到,会过上现如今的好日子。” 崔寅说,跟他并肩作战的战友全部牺牲了,他常常在梦中与他们相会。

  崔寅,1945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7月退伍。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7年到包头,进入机运公司从事司机工作。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45个方(梯)队震撼登场,受阅武器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首次公开亮相的装备占比高,展示我军体系作战能力。

  先辈们,你们看到了吗?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山河记得你们,人民记得你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吴迪
12686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乌海湖迎来大批红嘴鸥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