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8375次基层志愿服务,把服务递到群众掌心;3152批次入户宣讲,讲清“惠从何来”;帮助离退休人员、新就业、农牧民等重点群体算好收益账、发展账,温暖近24.4万余人……行走在乌兰察布市的街巷田间,一场场接地气、聚人心的群众教育实践,正悄然滋润着百姓心田。

  如何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止于一句口号?乌兰察布市用行动书写答案——以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为统领,聚焦“讲与听”“展与看”“访与感”,把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可看、可触、可感的日常场景。

  “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坐在这大棚里修剪芹菜根一天能赚100多元呢!”9月28日,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白海子镇六苏木村蒙地乐的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内,61岁的村民张果业嗓门洪亮地说。

  “可不是嘛。”来自山东的技术员丁栋梁接过话茬,“这里的冷凉气候太适合种植黄瓜、芹菜了,菜的甜度上去了,价钱也高。”

  这样的场景,在乌兰察布市随处可见。围绕“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市、县、乡、村”11支宣讲小分队,同步选派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名,采取巡回宣讲、经验交流互学会等形式,开展26期示范宣讲,带动各地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152批次、覆盖4295人次,推动实现全市嘎查村社区书记宣讲全覆盖。镇街宣讲人员通过走访入户、线上答疑解惑、集中宣讲等方式讲解惠民政策,让党的恩情流淌进群众心中;40余部(首)文艺佳作轮番呈现,光影之中,群众真切体会到美好生活节节高的幸福滋味。

  “这几年在咱们村,心里特别踏实。路平了、环境美了,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咱们老年人的生活别提多好了。”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元山子行政村的村委会活动室里,村民正在协商议事,30余名村民围坐在一起,晒幸福、提建议,笑声里满是对生活的热爱。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的李聚宝因新建房屋自来水入户存在困难,老两口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村党支部书记接到老李的电话、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专业人员,帮助老李接通自来水。老李激动地哭着说:“感谢党的好干部!帮我解决了这个着急的事。”群众对党支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给予了很高的认可,对党的好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这些事不仅是乌兰察布市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缩影,更是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鲜活写照。该市聚焦办实事,让群众在排忧解难中坚定跟党走的决心,系统梳理学习教育查摆、巡视巡察、生态环保督察、信访举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2010个,对反映集中、需求迫切的紧抓快办,推动解决1956个,办结率97.3%,让基层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形成“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着办”的共治格局。

  “六苏木这几年大变样,村里八项惠民政策实实在在落到我们个人身上,家门口的纯净水、惠民澡堂、合作医疗……陈书记和村委干部是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啊。”村民赵二香边打水边说。

  此前的六苏木村因荒地、闲置土地多,饮水安全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村民。这几年六苏木村以发展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立足村情民意,不断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努力打造集体经济品牌,以产业聚民力。在保证村集体经济稳定运转的情况下,六苏木村又立足本村实际,用剩余的资金开展各项惠民工作,共提出并落实八项惠民补贴,涉及就医、养老、升学和丧葬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本分,群众的认可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六苏木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陈日旭的话,道出了所有干部的心声。

  从田间地头的流动宣讲到数字技术赋能的精细化管理,从俯身解决百姓急难愁盼到上门提供暖心服务,乌兰察布市以“讲、展、访”的务实举措,将“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悄然融入百姓日常。(记者  皇甫美鲜 通讯员  张舒君)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杨净毓
10236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滑冰戏雪季 幸福满青城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