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经济 > 正文

1.png 

绳网车间机器正在运行织网

  北疆新闻滨州4月14日消息(李文华)“大街小巷绳车响,家家户户是工厂。”在黄河蜿蜒流经的山东省惠民县李庄镇,绳网产业蓬勃发展,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李庄镇绳网产业历史底蕴深厚,其前身车马挽具可追溯至明朝初年。

  凭借深厚的传统技艺,上世纪80年代,李庄镇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车马挽具”之乡。

  如今,绳网产业已成功转型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惠民县李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杰表示:“李庄镇绳网产业年产值达160亿元,在国内建筑安全绳网市场占比超80%,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绳网化纤产业基地。”

1图片1.png

织网工丁安菊熟练地拽着飞丝

  4月13日,“行走黄河”行进式主题采访团走进李庄镇的绳网车间,机器声轰鸣,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在山东金冠网具,织网工丁安菊手法娴熟,目光专注地拽着飞丝。“每一条都得有人专门去拽出来,还得看着有没有断头,断了就得接上。”丁安菊来自惠民县清河镇,从事这份工作已有9年左右,靠着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她每年能有六七万元的收入,生活充实又安稳。

  像丁安菊这样的工人还有很多。在李庄镇,“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进了李庄门,没有闲的人”可不是一句夸张的俗语。众多60岁至70岁的家庭妇女在“红网工坊”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手工编织绳网,日均收入50元至70元,既兼顾了家庭与农事,又增加了收入。真正实现了“红网工坊就是好,兼顾种地和老小”。

01e87609dc7bf9a79d080c384c81fa53.png

工作人员正在裁剪整理绳网

  李庄镇经委主任于风田介绍,李庄产业发展历经300多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发展,目前镇上企业超1000家。为推动产业升级,镇政府积极组织学习考察,企业紧跟市场变化。

  山东金冠网具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立超表示,公司业务已从单一的建筑安全用网拓展至农业和生态养殖领域,出口量占总产值的60%,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企业计划在智能化方面加大研发,如开发智能化养殖网箱、智能防坠落用品等。

  电商的兴起为李庄镇绳网产业注入新活力。李庄镇是中国淘宝镇,拥有23个淘宝村,电商销售额占全镇绳网产业总营收的35%。

2.png

在李方震的库房阿姨们正在整理绳网发货

  从事电商销售绳网的李方震介绍,2014年李庄镇大力发展电商,他抓住机遇开启创业之路。“从最初家庭小作坊式的2人团队,发展到如今拥有5人电商团队。村里众多老年妇女也参与到绳网编织中,通过计件获取收入。”目前,村里电商从业者众多,部分业绩突出者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电商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加快了资金回款速度。

  为满足市场需求,当地企业还积极与高校合作,在绳网原材料中添加添加剂和气味剂,防止动物啃食,提升产品性能与附加值。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拓宽了绳网的应用场景,还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李庄镇建立了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省级标准化委员会、绳网行业协会落户于此,省级质量检测中心也已设立,企业不出镇即可完成产品质检认证。

  “惠民县一共有15个乡镇街道,李庄镇银行存款占全县的十分之一,绳网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显著。”李杰感慨道。如今,李庄镇家家户户与绳网产业紧密相连,绳网产业已成为富民强村的重要支撑,推动着村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

  黄河水静静流淌,见证着李庄镇的发展变迁。从古老的车马挽具技艺,到如今蓬勃发展的绳网产业,李庄镇正以绳网为纽带,编织着百姓的幸福生活,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杨净毓
1003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飞阅内蒙古 俯瞰大黑河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