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经济日报》第1版刊发题为《协同推进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 内蒙古通辽探路绿富同兴》的文章,报道了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暨“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推进会在科尔沁左翼后旗举行。通辽市今年计划实施沙地治理350万亩以上,其中,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治沙12.12万亩。
报道如下:
《经济日报》(2025年4月6日1版)
日前,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暨“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推进会在科尔沁左翼后旗举行。通辽市今年计划实施沙地治理350万亩以上,其中,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治沙12.12万亩。 科尔沁沙地是京津风沙的主要源头之一。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是全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沙地区域面积5490.92万亩。经过多年有效治理,全市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实现“双减”,2066万亩严重沙化土地、900多万亩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8.9%提升至现在的19.49%,实现了“绿进沙退”。 防沙治沙关系生存,更关乎发展。2023年,通辽市进一步启动实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五个千万”工程。2024年,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深入推进,通辽市综合治沙410万亩。同时,通辽市积极发展沙区特色产业,推进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沙地少了,环境好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通辽。2024年,通辽市签约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609个,到位资金3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8%,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孟宪东表示,通辽将持续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既算生态账,也算经济账,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通过合理利用沙区独特资源,重点发展林药、风电光伏+治沙、生态旅游、林草碳汇等产业,努力形成“三效统一”的良性循环,实现治一片黄沙、绿一方水土、富一域人民,让沙地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记者 吴浩)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