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树立有解思维、提高工作标准、争创一流业绩”专题活动要求,凝聚“爱包头、作贡献”强大合力,包头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引导党员干部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和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争创一流业绩。
科技惠民 做好“三服务”
播前技术指导靠前服务。组织百名党员、科技特派员主动靠前,从春耕备耕入手,通过“看禾选种”“看苗选肥”“对症选药”等多个平台,为农民出谋划策及时推荐适宜的品种、肥料等农资,推广北斗导航精量播种等技术,全面做好播前技术指导靠前服务,让农户看得见、选得准、种得好。
全时在线田间全程服务。以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和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支撑,以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盐碱地综合利用等高产高效技术为抓手,科技人员下沉一线做好全程田间服务,服务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5万人次以上,解决各类生产技术问题百余项,让农业技术新、示范强、前景优。
多措并举助农归仓服务。以“科技+项目+企业”的方式,积极对接农投公司、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单位,引导开展秋收阶段示范推广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机械收获,进一步为农牧民节本增效。今年秋季多雨,紧急引进履带式收割机及时抢收、颗粒归仓,同时主动帮助农民找市场、找买方,实现了加工辣椒、西甜瓜、甜菜的规模销售百余吨,促进粮食归仓满、销售快、收成多。
科技攻关 取得“三突破”
党的二十大以来市农科所承担实施各类科研推广项目50余项,较之前增加225%,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辐射面积100余万亩,全市粮食产量增长5.7%。新培育出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13个,研究引进推广主推新技术20余项,确定主导品种10多个,2项科技成果新转化落地,为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研创新转化取得新突破。玉米新品种“包玉504”转化到企业,草莓新品种“宝珠”授权3家企业推广并列入2024年北京市昌平区草莓主推品种,计划在2025年世界草莓大会上列入我国优良品种进行展示,花卉朱顶红新品种“包美1号”获荷兰皇家通用球根种植者协会权威认证,稗草新品种“土默特稗”通过自治区审定,填补了我市牧草新品种自主选育的空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跑出了“加速度”,实现了科研创新与转化收益新突破。
技术推广示范取得新突破。自主研发的“辣椒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3年累计推广60余万亩,新增经济社会效益达1.2亿元以上。因地制宜在山北干旱地区推广“宽膜沟播”技术实现积雨保灌,油菜推广面积1万余亩,亩增收170余元。井灌地区推广“密植滴灌技术”7万余亩,示范点亩产达到1289.81千克,创下了包头市玉米单产历史纪录。黄芪上应用微生物菌剂集成技术,鲜芪产量达到1195.5千克/亩,刷新了我市鲜芪单产纪录。各项新技术的不断示范改良更新迭代,实现了技术应用与示范推广的新突破。
科普教育宣传取得新突破。围绕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1名教师荣获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大赛三等奖,培养高素质农牧民300余名。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共联共建开展“学农课堂”,为千余名党员、中小学生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结合农牧业生产需要,制作发布快手、抖音等“空中课堂”短视频220余条,累计播放量达到35万次,受众数万人,以农牧民喜欢听、听得懂的方式送服务、送科技,实现了农民教育与农业科普新突破。(记者 邓雅鑫)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