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盟市 > 赤峰 > 正文
  农用地膜的残留,不仅影响土壤环境,还对耕地质量构成威胁。赤峰市巴林右旗探索创新回收技术,确保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田间地头减“白”增“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月13日,在巴彦琥硕镇中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海英打开数字乡村平台的“积分银行”页面,为刚清理完残膜前来积分的村民加分,“主动帮忙清理回收残膜的,积10分。”李海英说,平台运行以来,全村残膜清理回收率从63%提升至98%,累计兑换积分7.6万分,折合人民币2.3万元。

  2023年,中组村通过镇政府引进数字乡村平台,开通“村规民约”“积分银行”“村民说事”等数字村务模块,将社会治理、村风民俗、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等事项量化积分,实行“以膜换分”创新机制。“起初大家只清理自家地里的残膜,现在只要有空余时间村民就清理废旧残膜,找村干部换取积分。”中组村村民王云说。

  “每台残膜回收机每天可以回收100余亩地的残膜,我们发挥园区的资源优势,采用机械广清与人工细作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发力,为农田‘减负’。”巴彦塔拉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永柱介绍道。

  如今,巴林右旗残膜清理回收已形成立体化推进格局,广大农牧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保障了废旧残膜的应收尽收,农业生产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全面提升。目前,巴林右旗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记者  肖璐)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江海
10343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