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郁,金风拂过杭锦大地,落叶翩跹,飘向鄂尔多斯杭锦旗锡尼镇乌兰敖包村的黄芪种植地里。田间地头,机械轰鸣作响,收割机穿梭往来,将枯黄的叶片与饱满的黄芪一同采收,叶片随后被翻压入土,化作来年滋养土壤的天然肥料,为土地积蓄新的生机。
乌兰敖包村党支部书记杨喜荣蹲在田埂上,双手紧握一株刚挖出的黄芪根茎,展示丰收的成果:“你看这黄芪,须根少、肉质厚,色泽鲜亮,品质比去年更优。”带着泥土清香的黄芪根茎粗壮饱满,尽显丰收底气。
“我们村从2024年开始发展黄芪种植,今年是第二个丰收年,种植面积达356亩。”杨喜荣边走边算着增收账,“今年黄芪收购价每公斤7至8元,亩产能达到600至650公斤。我们计划每亩地再以分红的形式多给村民50元,除去开支,今年村集体纯收入在3万元左右。”
黄芪产业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更吸纳了大量村民就近务工,让村民们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以前外出打工,照顾不上家里,现在在自家门口务工,一天就能挣200多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郭文有笑着说。
为解决销售问题,乌兰敖包村与市内药材企业积极对接,并达成稳定合作协议,构建起了“田间到企业”的产销通道。谈及未来发展,杨喜荣满眼笑意:“黄芪需隔年种植,我们已与内蒙古师范大学达成合作,引进凹凸棒石土壤改良技术,明年在这片地上改种芍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为方便企业收购加工,乌兰敖包村在杭锦旗工业园区建设的中药材加工厂即将完工,预计明年可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的乌兰敖包村,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田间地头,丰收的忙碌身影穿梭其间;村民脸上,幸福的笑容真挚灿烂。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一株株黄芪——它不仅串联起“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为村子注入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更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增收的乡村振兴生动图景。(吴思邈)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