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大青山前坡绿意盎然,野生动物悠然漫步于苍翠之间。远处敕勒川草原碧浪接天,千年前的北朝民歌仿佛穿越时空般在耳畔回响,古老的山川在朝阳下焕发新生。
以“绿”为笔,书写生态修复“新城实践”
两年前的初夏,一群年轻人顺着盘山公路来到水磨村,登上大青山。他们舞动国旗,高呼青春万岁。如今,新城区委宣传部邀请他们再次登上大青山。
“我大一的时候跟着朋友一起来大青山看日出,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刻,我至今难忘。”内蒙古工业大学大三学生张力感慨道。
如今,站在大青山上远眺,层峦叠翠间,一条绵延百里的生态绿廊如翡翠项链环绕着青城。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风沙肆虐的“城市伤疤”。
新城区以“绿”为笔,泼墨山水,创新实施“三带一区”生态治理模式,将生态修复的壮举铭刻于北疆脊梁,落实各类生态修复用地9.8万亩,种草1.8万亩,实施了4.12万亩国土绿化生态绿带改造项目。大青山前坡80%的土地实现了生态绿化,从昔日岩土裸露的生态伤痕,蜕变为集灌木带、花带、景观带于一体的生态屏障。
如今,这里不仅是首府的“城市绿肺”,更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扁桃重现山间,曾近乎绝迹的狍子、黄羊重返大青山。
敕勒川草原智慧化生态修复工程令这座“呼和浩特后花园”焕发勃勃生机。通过“土壤改良+植被重构+智能灌溉”三位一体技术,碳汇能力年增3.2万吨。
作为“一廊两轴五带”中“大青山高山草原观光带”与“敕勒川生态草原观光带”的交会点,新城区正以“双带联动”战略构建全域生态旅游新格局。大青山前坡的圣水梁、黄花窝铺等节点通过生态路、呼和塔拉大街等交通脉络紧密串联,形成集高山草原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带。2025年春季,新开通的“草原观光小火车”专线载着游客穿梭于各景观节点,让“人在画中游”成为现实。
以“文”铸魂,践行北疆文化“新城表达”
这里,生态与文化并非平行线,而是深深交织的锦绣经纬。近日,在新城区保合少镇水磨村的北疆文化大青山创作基地,参与生态保护项目的大学生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深入交流,畅谈传统艺术、生态建设与文化传承的相互交融。
新城区将生态建设、文化传承与产业转型结合,形成独特的“新城模式”。“欢腾的敕勒川”环境歌舞演艺以草原为幕布,将牧人生活场景转化为沉浸式艺术;马舞剧《千古马颂》在广袤草原的背景下演绎人马深情;甲兰板村的研学基地成了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最生动的“课堂”;水磨村崛起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野马图村的葡萄颗颗如黑珍珠……
双“生”共荣,打造和谐共融“新城样本”
新城区以“山上做减法呵护生态,山下做加法提升业态”为发展圭臬,开辟绿富同兴之路。讨思浩设施农业、水磨村特色莜麦、古路板花海景观等形成“一村一品”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格局。大青山前坡的各类露营基地也因“看得见山、摸得到绿”深受游客好评。
新城区通过开展“敕勒川半程马拉松赛”“麦跑儿童赛”等体育赛事、推动圣水梁九龙湾生态旅游区品质提升、开通2条“北疆漫游”生态旅游线路等,丰富文旅业态,让“北疆文化”品牌日益响亮。
如今,新城区沿山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创收约4.51亿元。恼包村凭借田园风光吸引近1600万游客,村民冯林萍直言:“环境好了,我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刘沙沙)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