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春社区辖区内的油泵油嘴小区1989年建成入住,是典型的“老破小”,尽管2013年呼和浩特市实施了基础设施改造,小区环境得到了整体提升,但是由于小区紧邻万达商圈且没有进行封闭,道路四通八达,社会车辆在小区内随意穿行和停放,不但交通拥堵甚至小区居民的车有家难回。同时,居民中下岗、年老、流动人口较多、收入较低,很多居民逃避或拒交卫生服务费,托管的准物业公司为节约成本没有足够的员工提供基本的服务,造成恶性循环。小区内商业业态众多、人口流动频繁,摊贩随意占道经营、乱丢垃圾、随地大小便,造成小区内环境卫生差、治安环境差、管理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和城市形象。
张强(左)和油泵油嘴小区联合共管自治物业委员会部分成员
现在走进油泵油嘴小区,新建的围墙和智能化全自动道闸保障了小区的安全和居民生活的私密性,昔日贴满野广告的楼体外墙洁净明丽,新铺装的整洁道路旁安装了简约美观的路灯,统一划定的停车位上整齐停放着获得出入权限的居民车辆,乱搭的临建、乱堆的废品、乱拉的晾衣绳全部消失,健身器材齐全的小广场上银发老人们悠然闲谈,树荫下的绿地上孩童们欢快嬉戏……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温馨与秩序,居民们开窗见绿、出门见景,岁月沉淀的老旧小区重新焕发出活力。这样完善的生活环境和小区管理并不是专业物业公司提供的,记者在小区入口的物业值班室外看到醒目的“联合共管自治物业”门头,这就是新春社区解决无物业老旧小区管理难题的 “共建、共管、共治、共享”创新模式。
对于新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强来说,油泵油嘴小区并不是他推行创新管理的首次尝试,2020年6月,这个1988年出生的退伍军人到任迎新中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面对的是呼和浩特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集中住宅小区团结小区。这个一度成为脏、乱、差社区代名词的“青城第一小区”从2012年起进行了为期3年的第一轮基础设施改造,环境好了,屋子暖了,道路宽了,难以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成为了小区新的痛点。虽然一度通过政府补贴以低于市场价格引入了物业公司,但仍然面临业主不认可物业管理、交费意愿不高的问题,而以盈利为目的物业公司在企业利益面前只能黯然离场,难道还能让焕然一新的团结小区成为物业公司不愿管、业委会自治管不了、政府托底管不起的失管小区吗?在迎新路街道办事处党委的支持和引领下,张强开始探索新的物业服务模式。
被称为“河西院”的航天六院小区是张强辖区内的一个特殊存在,虽然和团结小区同期建设,但属于房改制度试行后的首批单位集资住房,16栋住宅楼独立封闭,近1500名居民也基本都是航天六院的职工和家属,入住初期也完全是家属院的管理模式,居民习惯了有事找单位。然而,随着房改制度的深入推行,在取得房屋产权成为业主的同时“单位负责”也一去不复返了,习惯了体制依赖的居民们完全无法适应这种情况,对社区管理充满了不信任和抵触,也不愿意缴纳任何费用, “河西院”也长期处于日常无管理、居民自力更生的状态。
张强深入到居民中反复听取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又把居民中的党员和退休干部组织起来协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依托小区居民多为央企控股企业职工的群众基础,以团结小区提档升级改造为契机,迎新中路社区为“河西院”量身定制了“党员自管物业小区”模式,由全体居民选举党员物管会和16位楼栋长,居民按每户每年240元缴纳卫生费,由楼栋长负责收取、物管会管理、社区监管,用于聘用提供基础的保洁、电工、垃圾清运等服务的物业人员。秉持“全过程公开公明”原则,做到每一笔收入都有图有据,每一笔经费支出都存档存源,随时可追溯可查账,费用支出须经监管成员批准,并公示告知全体小区居民,如需维修、改造、新增设施等一事一议,这种自治管理让居民花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享受到性价比最高的服务,也让居民有了主人翁意识,自发地共同维护小区的日常。
“河西院”模式实施半年,小区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在疫情期间居民自管也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居民得到了实惠,也让团结小区的其他业主羡慕不已。疫情之后,团结小区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单位的政府补贴取消,原本负责物业管理的旭东物业撤出,没有新的物业公司愿意进驻。张强带领社区班子与居民开了很多次会,一栋楼一栋楼入户谈,经过努力以“河西院”模式为基础,在团结小区北区推行了社区党委、居民代表、网格员三方共管的“铁三角”物业管理体系,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缴费率从不足30%提高至90%以上。辖区内的家和居、新苑两个独立小区也派居民代表找到张强,请求社区帮助建立三方共管物业,并主动提出将管理费提高到每户360元来增加安保服务。
新春社区召开油泵油嘴小区物业共管协调会
2024年7月,张强刚调任与迎新中路社区相邻的新春社区,油泵油嘴小区的居民就找上门,先不谈小区失管、脏乱差,而是希望社区帮助解决下水问题。从2019年10月起,小区就发生了下水不通导致一楼和化粪池返水的问题,小区里整日臭气熏天,居民们打了12345,水务部门也多次排查发现小区的下水似乎不能排入城市管网,两年多来702户居民只能每户每年集资50元钱,定期雇抽水车抽取下水来排污,居民们已经不堪忍受。从2024年8月起的整整半年时间里,这件事就是张强的头等大事,通过协调各方力量进行一段一段的管网排查,查阅原始图纸,最终确定是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施工期间建设单位截断了小区下水管网与主管网的连接。可是,地铁早已交付使用,作为责任方的建设单位早已撤离,张强又开始了新一轮艰难地努力,在街道、新城区等上级领导的支持和社区居民的协助下,经过无数次的协调,2025年新年之后,地铁的运营方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20余万元的改造费用,终于将小区下水管网重新接入城市主管网,小区居民们过了一个没有“味道”的祥和年。
焕然一新、整洁祥和的油泵油嘴小区
张强在这半年里一次次往返各相关单位,一次次据理力争,作为最基层的社区工作者遭受了不少冷遇甚至白眼,他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居民们都看在眼里,“这个书记有担当!”是居民们发自肺腑的评价。所以,在推进小区成立联合共管自治物业时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支持。闫文洲大爷是油泵油嘴厂退休职工,物委会刚成立时因为租房户比较多,卫生费缴纳不及时,他二话不说就垫付了1万元给保洁员发工资,他说:“我只是个普通群众,但党员干部都是真心给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我尽点义务帮衬一下没啥。”八十多岁的杨新民大爷过去是厂子里数一数二的老钳工,主动承担了小区里的“技术活儿”,修电路、治跑冒滴漏,随叫随到,分文不取,“我们这代人都讲个集体主义,为集体干点活儿没啥。”老爷子笑呵呵地说。石雪退休前就是这个小区的网格员,现在当了专职物委会副主任,耐心细致在小区出了名,702户居民的情况在她心里明镜一样,她的手机号就贴在值班室门上,居民们有大事小情都可以24小时呼叫她,“以前当网格员是服务这个小区,现在服务的是家人们,何况我还挣着居民们一份钱,没啥。”物委会聘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本小区生活困难的居民,他们分外珍惜这个机会,工作起来也格外尽心尽力,“就是收拾个人家呢,还有收入,不辛苦,没啥”烈日下细心擦拭一个个单元门的保洁阿姨说。这一句句“没啥”就是这个多年失管小区的破局之道,是小区联合自管的底气,越来越多的片区希望加入这样的物业管理,在街道党委的支持下,张强带领新春社区党委领办了公益性的社区集体经济物业服务实体——内蒙古新势春耀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由社区党委副书记担任法人代表,引导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参与,充实物业公司力量。公司自2025年2月14日正式履行物业管理责任,目前接管了团结小区西区、北区、油泵油嘴小区、南康小区、新苑小区、花苑小区、兴城小区、新城小区共计112栋楼、5400户的物业服务。社区党委、物业公司、物委会、居民代表联席会议成了社区协商议事“新风尚”。物业公司围绕居民关切制定服务清单,走出来一条以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为基础的物管新路。“每年240元就能有这样的服务,甚至比很多市场化物业管理的小区都要好,我很满意。”在团结小区北区生活了30多年的冯先生说,这也是很多社区居民的心声,居民感受到真切变化后已逐步养成“购买服务”的自觉,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借助科技力量赋能基层管理是张强作为年轻一代社区工作者的新思路,通过开发智能出入口管理小程序实现了油泵油嘴小区门禁无人值守管理,解决了没有保安的难题。在成立物业公司的同时,新春社区还成立了商贸公司,最初只是为解决社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购物难问题,公司联系供应商提供物美价廉的生鲜副食、日用百货等,由商家补贴网格员进行免费配送。社区居民也被吸引,公司于是开发了线上商城,方圆5公里范围内的人都可以通过小程序购物,已经有15个300人社区群成为活跃用户。张强希望最终商城可以实现盈利,用利润不断改善辖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希望物业公司坚持公益为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总体思路,下一步通过资产盘活、物业缴费、驻区单位扶持等途径充盈治理资金,让社区居民享受到完整社区带来的便利和幸福。(完)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