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盟市 > 通辽 > 正文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非遗+科技+沉浸体验”的创新融合模式为引擎,将自然草原景观“搬入”城区,打造集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中草原”,为科尔沁草原城市会客厅注入了蓬勃的文旅新活力。

  走进科尔沁民俗风情园,哲里木楚古兰剧院引人注目。这座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包式剧场直径56米、穹高29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采用无柱设计方案,内部空间开阔,最多可同时容纳2000人观演,举办150桌、1500人的宴会,不仅保留了草原元素的精髓,还巧妙地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对弘扬和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带动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数字56象征着我国56个民族如石榴籽般紧紧环抱,团结一心,让游客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位游客说。

  科尔沁民俗风情园是以科尔沁文化为核心特色的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园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级旅游研学基地、3C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作为通辽市重点文化工程,科尔沁民俗风情园于2024年8月投资5200万元实施提档升级工程,重点打造了七大功能板块,科尔沁非遗体验基地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亲手体验传统技艺;智慧景区建设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自驾车旅居车露营地满足了游客对休闲旅游的需求;非遗市集夜经济区在夜晚点亮了草原的繁华,市民游客可在此品尝地道美食,购买特色纪念品;旅游集散中心则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改造后,这里成为集旅游观光、文化博览、餐饮服务、民俗体验、自驾露营、节庆演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营地升级改造之后,对游客而言,七大功能板块能满足多元需求,带来沉浸式的旅行体验,既推动文旅产业升级,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又带动消费增长,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提升。通过非遗体验基地、主题壁画等载体,为传统技艺与游牧文化提供活态传承空间。作为草原旅游枢纽,可联动周边景区形成集群效应,促进跨区域旅游合作。同时,项目的运营创造了大量导游、手工艺人、服务人员等岗位,助力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内蒙古哈布图哈萨尔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朝克说。

  据了解,目前,园区的46个主题蒙古包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智慧网络覆盖工程进入调试阶段。全部焕新升级后,预计年接待量突破40万人次,年收入达3000万元。不少市民游客已经抢先体验,在城中草原体验骑马、射箭等项目的乐趣,感受草原城市会客厅“诗与远方”的无限可能。

  科尔沁民俗风情园是开发区推动文旅产品从单一观光向复合体验转变的缩影。近年来,开发区聚力构筑多元化文旅业态体系,持续打造城郊游、夜经济、马文化、农文旅、度假游、工业游等文旅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同时,发挥中心城区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和集散服务优势,按照全市打造“悦来通辽”文旅品牌要求,锚定“科尔沁草原城市会客厅”和“城市休闲目的地”发展定位,通过完善旅游体系、推进文旅融合、丰富特色业态、升级旅游设施、打造精品路线等措施,推动新城从旅游“中转站”向“目的地”转型,持续增强开发区文旅产业服务承载能力,真正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活力新城。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杨净毓
10998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30年前的乌珠穆沁草原老照片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