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新闻科右前旗7月8日消息(记者 张鑫)起线、穿针、打结、压实、编排……几位身着蒙古族服饰的绣娘,在手工老师的指点下,正将彩线灵巧穿梭。普通丝线经过精雕细琢,便蜕变为一幅幅绽放着草原风情的刺绣作品。
7月8日,记者走进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萨日朗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展示大厅30多类产品琳琅满目,蒙古族传统刺绣服饰、憨态可掬的动物造型旅游纪念品、绣着云纹的床上用品、印着吉祥图案的文化用品……绣娘们飞针走线间,草原花卉、奔马雄鹰等元素跃然布上,让指尖技艺绽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既要守住老手艺,也要带姐妹们富起来。”科右前旗农村牧区青年创业致富“5年229领头雁”团委编外副书记、乌兰毛都苏木萨仁台嘎查妇联主席秀云以萨仁台嘎查名为基础,2016年组织创建了科右前旗萨日郎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以蒙古族刺绣为纽带,一头连着传统文化传承,一头系着农牧民增收。合作社不仅汇集了20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更向所有爱好者敞开大门,
没时间到社学习的妇女,合作社还特地成立了绣娘驻村培训班,进行免费培训,将刺绣服装、手工艺品制作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妇女。
如今,合作社已带动87名成员稳定就业,年均销售收入超80万元,37名核心成员人均创收6000多元,还带动30户家庭户均增收2000元。通过“免费培训+订单合作”模式,累计培训3667人,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增收的跨越。
随着合作社的订单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刺绣产品制作场地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我们在投入使用新场地、签订新订单的同时,还将为30—50户小作坊免费提供场地和技术指导,让更多的农牧民群众通过‘指尖技艺’就业增收。”秀云说。
彩线在布帛上蔓延,如同致富的藤蔓在草原扎根。在萨日朗巾帼合作社的带动下,蒙古族刺绣这门古老技艺,正成为农牧民手中的“金针线”,绣绘出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交织的锦绣图景。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