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克服旱情等不利因素影响——
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持平,夏粮产量2994.8亿斤,比上年减少3.1亿斤,下降0.1%,总体保持稳定。在今年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较重旱情的情况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也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播种面积基本稳定
粮食主产区情况如何?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介绍,分地区看,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河南、陕西受旱情影响分别减产7.1亿斤和2.9亿斤,新疆受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减产4.0亿斤。今年夏粮虽略有减产,但减产幅度很小,总体保持稳定。
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为夏粮实现稳产丰收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在25个有夏粮生产的省(区、市)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西部部分地区持续调整夏秋作物种植结构,调减夏杂粮、春小麦等夏收作物,改种玉米等秋粮作物,夏粮播种面积有所减少。
魏锋华说,夏粮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层层压实生产责任。各地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撂荒地复耕复垦力度,进一步挖掘种植潜力。
持续强化政策支持。今年国家进一步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有力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播期气候条件适宜。上年秋冬播期间,冬小麦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良好,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冬小麦基本实现适期播种。
有升有降单产持平
2025年,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基本持平。
“今年,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了较重旱情,对夏粮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受旱地区积极引水调水,全力抗旱浇麦,大部分农田实现了有效灌溉,有力减轻了旱情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魏锋华说,各地大力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落实小麦宽幅精播、播前播后镇压、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着力提升单产水平。
在河南焦作,中化农业MAP河南温县中心采用“农机+农技”双管齐下策略,跨区域调拨6台播种设备同时作业,先进农机较普通机械效率提高1倍,仅用10余天就完成6000余亩玉米地的全部播种,较计划提前一周,出苗时间也较往年提早10天。
在甘肃白银,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全程托管”服务模式,整合农机资源,通过“耕、种、管、防、收”全托管服务,覆盖小麦精准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机械化耕播管收、秸秆处理及田间初期管理等关键环节,让农户安心省心。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在会同有关部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科技创新,助力粮食产能提升。比如,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培育突破性新品种。目前,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超过95%。再如,稳步实施智能农机、丘陵农机、农业机器人等农机研发专项,3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15kg/s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等高端智能农机开始产业化应用。
饭碗牢牢端在手中
魏锋华说,今年夏粮生产期间,除旱情外,其他灾情明显偏轻。小麦播种至返青期,主产区气象条件适宜,小麦出苗质量高,群体充足,生长基础较好。灌浆关键期,河南、陕西等受旱地区普遍降雨,旱情缓解墒情变好,有利于小麦增加粒重。成熟收获期,主产区天气以晴为主,未出现大面积“干热风”、“烂场雨”、倒伏等灾害,有利于小麦产量形成。
“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去年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在大食物观的引领下,谷物、肉类、花生、蔬菜、茶叶、水果等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在粮食方面,“十四五”规划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6亿亩,目前累计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粮食产量排名前两位的黑龙江、河南两省面积总和。
确保粮食安全,还离不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粮食生产活力。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全国粮食类农民合作社55.1万家、家庭农场174.9万个。全国有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年服务面积超过21.4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16.1亿亩次。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对农垦企业发展指导,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带动小农户增收行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行动,引导各地加快构建带动小农户增收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同时,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向粮食生产领域加大资金投入,更好支撑粮食生产发展。”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王俊岭)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