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他们,是市井巷陌的寻常身影,人海之中的平凡微光;他们,是人民的英雄、社会的榜样。

7月21日,在京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10个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含群体)和50个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含群体),共82人获得表彰。

闪光一刻皆永恒!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

见义勇为,是生死关头的挺身而出——

2023年7月14日的夜晚,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蔡文将两名工人从污水井中成功解救,但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

“蔡文是工程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密闭有毒空间意味着什么。”表彰大会上,妻子陈钦哽咽着说,“在生死抉择的关口,他没有丝毫犹豫,拼尽自己最后一口气把生命托举。”

在苏州“6·24”持刀伤人事件中因阻止犯罪分子袭击妇女儿童而不幸离世的胡友平,在防汛抗洪救灾中连续营救3名被困儿童的李清学,为营救落水群众牺牲的“00后”武警战士李林雨……这次被表彰的82人中,有21人英勇牺牲,用生命诠释人间大爱。

见义勇为,是舍己为人的义无反顾——

海拔7950米,背负80公斤装备,2023年5月18日,河南小伙范江涛向“世界之巅”珠峰发起最后的冲刺。这一刻,他准备了十多年。

攀登至海拔8400米时,一名中国登山者瘫倒在路边。国际登山界素有“8000米以上无道德”的说法,救还是不救?

“我的登山之旅结束了,我必须去救她。”犹豫片刻后,范江涛放弃了登顶的荣耀,俯身背起中国同胞,于陡峭冰坡中艰难挪步。幸运的是,在下山途中他遇到了队友谢如祥,四个多小时后,他们顺利抵达C4营地,遇险者最终脱离生命危险。这一刻,他们的壮举超越世界屋脊的高度。

见义勇为,是善恶交锋的奋不顾身——

2025年初的一个清晨,面对歹徒持刀挥砍倒在血泊中的伤者,上海个体工商业主高艳翔与歹徒殊死搏斗,直到及时赶来的民警、联防队员联手将歹徒制服。

“事后,常常有人问我当时是不是头脑发热?”再次路过那段街面,看到面馆的灯光依旧暖黄,人们守着热气腾腾的汤面有说有笑,高艳翔的心里有了答案:“正是这座城市的美好和这些年互帮互助的精神感染了我,让我有了奋不顾身的勇气。”

用瓶子挡住菜刀的小区保安刘烈明;被车拖行却紧紧抓住车门柱不放的社区居民聂永华;被镢头反复击打却始终不松手的退休教师陈明真……19个英雄模范直面违法犯罪毫不退缩。他们知道冲上去有多危险,但他们更清楚,不冲上去意味着什么。

82人中,有一人很特殊。广西崇左某县居民谢勇忠(化名)在下地干活时敏锐察觉一名男子形迹可疑,便立刻报警并将其控制,协助国家安全机关破获间谍案。

见义勇为,其德不孤。

去年8月,网络上一段北京火锅店主栾留伟为救落水男子和三名儿童不幸牺牲的视频广泛传播,不少人看到视频后专程到火锅店照顾生意,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追思。

这次表彰大会,栾留伟以及共同实施救援的退伍军人赵金等人共同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群体。

“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对留伟说:你看,大家都记得你,都把你当作榜样。我也想对所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们说:谢谢你们!”妻子薛巧艳动情地说。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

高规格表彰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使见义勇为成为人民群众的道德准则、行为原则、自发选择。

匡扶正义,让见义勇为者不能“流血又流泪”——

制定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法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民法典旗帜鲜明保护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两高一部”发文让“该出手时就出手”更加理直气壮……不断完善的制度保障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善行义举。

让行善者无后顾之忧,让奉献者得到崇高礼遇——

2022年9月以来,中央政法委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每季度开展一次见义勇为勇士选树活动,已发布10次见义勇为勇士榜,538位见义勇为勇士获得上榜奖励。

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社会从不缺少见义勇为的英雄,但要让更多人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还需要持续健全见义勇为权益保障机制,加强优待帮扶,解决好见义勇为人员的后顾之忧。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人们不会忘记,以勇毅之力,扬浩然正气的每一位见义勇为者。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我们眼含热泪,心怀敬仰,将见义勇为精神薪火相传,汇聚中华儿女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

策划:陈芳

记者:冯家顺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方琳
6009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内蒙古阿拉善:马鬃绕线蒙古唐卡助农牧民增收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