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今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影响力显著提升。截至今年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备案。
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具体应用场景纵深渗透。截至今年6月,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比例最高,达到80.9%。国产人工智能产品不仅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并与办公协同、教育普惠、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智能应用生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刘郁林认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在从“互联网+”的广泛连接阶段,向“人工智能+”的创新引领阶段迈进。“互联网+”构建了万物互联的数字底座,积累了宝贵的数字场景和数据资源,“人工智能+”则助力产业智能升级。
“十四五”期间,我国互联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5年来,互联网基础资源持续丰富,推动越来越多用户共享数字发展成果,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刘郁林介绍,在制造业领域,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4.1%。在服务业领域,沉浸式文旅、低空配送、即时零售等数字化场景不断涌现,助力数字消费规模平稳增长。
与此同时,互联网不断增强县域产业竞争力,赋能乡村振兴成效愈发显著。《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9.2%,较2024年12月提升1.9个百分点。
在刘郁林看来,“互联网+”加速向“人工智能+”跃迁,既是主动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等全流程深度赋能,推动生产效率实现质的跃升,为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说,随着一批优质国产AI产品加速出海,我国AI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截至今年4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居全球首位。此外,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量已达41.06泽字节,同比增长25%;全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高质量数据集数量同比增长27.4%,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模型的研发和训练。
“随着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话语权明显增强。未来,要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并提出中国解决方案,致力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全球AI治理规则。”张晓说。(记者 李芃达)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