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关系到亿万儿童健康成长。为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免费学前教育惠及哪些群体?补助资金从哪儿来?免费后幼儿园办园质量如何保障?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作出回应。
公办民办皆惠及
《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对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学前一年就是通常所说的幼儿园大班。”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说,此次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既包括公办幼儿园,也包括民办幼儿园;既包括城市幼儿园,也包括乡村幼儿园,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
根据《意见》,免保育教育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执行。对于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民办园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也就是说,对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原来收多少,现在就免多少,全额免。对于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民办园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郭婷婷说,“比如,某个民办园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是每个月每人800元,所在地同类型的公办园收费标准是500元,这个政策实施之后,在公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就不用再交了,500元全部免除;在民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也是相应按照500元的标准免除,只要交差额部分,也就是300元。”
此前,一些地方已经结合实际探索,自行开展了免保育教育费政策,甚至实施了更有力度、更长年限的免费政策。对此,《意见》明确,各省已经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范围超出学前一年的,可以继续执行,超出部分所需资金也继续由地方承担,这样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衔接。
补助资金拨到位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以政府投入的“加法”,来实现家庭教育支出的“减法”。
根据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我国学前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家庭需要承担保育教育费、伙食费等,其中保育教育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的比例比较高。而免除保育教育费后,家庭的教育支出将有效降低。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意见》明确,由财政对幼儿园予以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介绍,其中,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照80%、60%、50%的比例分担。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指导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好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应承担的资金,及时足额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幼儿园。
现在距离秋季开学只有一个月时间,许留庆表示,财政部将尽快下达中央补助资金,指导地方抓紧制定细化工作措施,督导地方落实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并加强长效资金监督管理。
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坚持学前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
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2013年为862亿元,到2023年增长到3150亿元,年均增长13.8%。“这个增速还是很快的。”郭婷婷表示,“可以说学前教育投入机制的建立健全,为构建起覆盖城乡、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许留庆补充说,从支持力度看,2013—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达到2209亿元,带动各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与2013年相比,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增长了3倍多。
补助资金花在哪里?许留庆介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4个方向,分别是支持地方扩大普惠资源供给、健全普惠经费投入机制、巩固幼儿资助制度、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地方财政相关资金主要用于落实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
财政投入效果如何?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比2012年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各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支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资源持续增加、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许留庆说。
保障力度不降低
当前,教育部正督促各地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倒排工期推进政策落地,确保在8月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让大班儿童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就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很多家长关心,“免费”政策实施后,幼儿园质量如何保障?对此,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表示,政策实施后,教育部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持续健全协调机制、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压实监管责任、强化督导评估。通过这些举措,加强幼儿园监督管理、提升办园质量,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
《意见》还提到,在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基础上,鼓励各省份结合实际,进一步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资助政策,做好兜底保障。
在这方面,从2011年起,我国已逐步建立了以政府资助为主、幼儿园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各地政策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财政部、教育部两部门在研究设计免保育教育费政策时,充分考虑了与现行资助政策的衔接问题。”刘玉光说,确保受益群体不缩水、惠民政策不打折、保障力度不降低。
更多孩子将受益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多样,情况比较复杂,且学龄人口处于快速变化阶段。
此次《意见》明确从幼儿园大班开始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是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后出台的,主要遵循了强化普及普惠、稳妥有序推进、加大政府投入、经费合理分担4个原则。后续,财政部和教育部还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让更多孩子受益。
“可以说,这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郭婷婷表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政策体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期,包括育儿补贴、免保育教育费在内的一系列政策连续推出,不断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郭婷婷指出,这一系列举措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不断完善,是国家根据人口发展变化形势精准施策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记者 陈静文)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