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意义或许早已超越营养改善本身,它在二十五年的推广实施过程中有效培养了一代人的营养观念;促进了中国奶源质量提高、反哺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也为建设健康中国事业作出了贡献。
即便十多年过去,车窗外的山林与鸟鸣似乎还留在姜萍萍脑海中。在云南,三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让她胃中翻腾。这位在乳企工作的女孩,走进大山的目的,是要让那里的孩子们也能喝上一盒牛奶。
营养专家张倩也有相似的记忆。在西藏林芝,顾不上高原缺氧,张倩一下飞机便赶往一所学校。在操场上,孩子们正欣喜地排着队,接过一盒牛奶,又咧嘴笑着跑向了远处。“一切都是那么健康、自然”,让张倩感动至今。
这只是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25年无数故事中的几个微小瞬间。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局联合推广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启动,通过在课间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一份优质牛奶,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并培养合理的膳食习惯。
这个计划的源头来自国家的关怀。上世纪90年代,为了切实改善中国当时2.7亿在校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与专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1999年,在沈阳的寒冬中,全国第一条学生饮用奶生产线热火朝天地开始运转。
如今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已经惠及超过10万所学校与幼儿园、3134万名学子,使之获得了更强健的身体与更公平的人生起点。
25年间,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从政府的关怀出发,乳企员工们用涓滴般的努力,专家学者以河岸般的守护,为孩子们留下健康成长的印记,如同支流汇聚,化作一条滋养孩子们成长的“心河”。
涓滴的力量
十多年前,在大山里推广、送奶的女孩姜萍萍,如今已经成长为蒙牛集团学生奶渠道业务部负责人。
在不说话的时候,姜萍萍看起来有些严肃,看人的时候总是目光灼灼。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刚坐下来,聊到二十年里那些萍水相逢的孩子们,那双黑亮的眼睛很快眼圈泛红了。
2005年春天,当时刚毕业一年的姜萍萍,凭着对大企业的信任,敲开了蒙牛学生奶办公室的大门,负责面试的领导问,“你是否考虑清楚留在北京,做一名专职的学生饮用奶推广专员?”
那时,姜萍萍并不知道学生饮用奶具体是什么,她笑了笑说,“更不知道我们部门就两个人,一个就是面试的经理,而我就是唯一的兵。”
虽然人马很少,但姜萍萍的学生饮用奶推广工作就此开始了。
回顾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早期推广工作,不止一位行业人士觉得那是最艰难的阶段之一。乳企没有完善的产业链,学校领导对“学生饮用奶”这个新事物没有概念,家长们也不理解。大家彼此缺乏信任。前三年,姜萍萍穿梭在城市与乡村的学校,用脚步换回信任,“完全就像是一个拓荒者”。
为了推广学生饮用奶,中国各地姜萍萍都跑遍了,从漠河到青藏高原,从海南岛到东三省,直到今天仍然奔走在路上。而20年里,最让姜萍萍难忘的地方,正是那条颠簸山路上的云南山村。
虽然最后大山还是把路截断了,但这并没有阻挡姜萍萍,她和当地老师们组成了一支特别的运输队,用毛驴车把学生饮用奶送进了学校。一路上孩子们涌出来,满脸好奇,怯生生地跟着姜萍萍走到奶屋,又都不敢进门。“一张张脸蛋紧紧地贴在玻璃窗上向里面张望。我才意识到,看似不起眼的一盒学生饮用奶,对很多孩子来说有多重要,真的是他们小小的世界里一种全新的体验。”
每个孩子都该有一盒牛奶的权利。从2005年春天到今天,姜萍萍和蒙牛始终在努力:从首创“校外五模块,校内七步骤”的操作规范、首推“示范校”项目,为学生饮用奶入校安全操作树立行业模板,到如今开展“蒙牛营养普惠工程”,并不断研发各类学生饮用奶产品,一刻也不停歇。
而姜萍萍只是中国众多爱心乳企员工中的一个代表,或者说是“心河”中最基础、又最不可或缺的一颗涓滴。
在更为宏大的乳企交汇的支流中:君乐宝自2016年正式启动学生饮用奶工作,已覆盖河北、河南、吉林等17省54个地市125个县区,近1万所学校,意味着有300万中国孩子喝上了学生饮用奶;伊利集团推出的公益项目“伊利营养2020”,累计捐赠学生饮用奶624万盒,意味着25个省区中1.2万所学校的孩子们,拥有了自己的“课间奶时光”……
回顾这20年的学生饮用奶推广工作,有心酸也有喜悦,姜萍萍忍不住感叹。在十几年前的山区,她曾见过一对姐弟,因为长期缺乏优质蛋白质,小小的肩膀与胸膛是那样瘦弱,让她揪心不已。
后来,随着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不断发展,在很多学校她也收获了感谢与快乐。很多老师们都说,孩子们在喝牛奶一段时间后,下午的精神明显好了。在一所学校里,一个刚上学,才一年级的孩子告诉她,“我特别喜欢喝牛奶,喝了牛奶,上体育课的时候我更有劲儿了!”
这些童真、朴素的反馈,都让姜萍萍感到振奋,让她作为一颗涓滴始终坚持在“心河”里发挥力量。
河岸的守护
除了姜萍萍和爱心乳企们,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还有无数专家的关心与参与。他们就像在“心河”的两岸,筑起了学生饮用奶最关键的品质营养安全守护线。
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熟悉奶牛的一切,在说话间隙,他随手抓起一只奶牛模型端详,然后认真告诉周围人,“你看这里做得不够严谨,真的奶牛尾巴不会像这样是全白的。”
1987年,他奔赴新疆呼图壁,开始在奶牛场做技术员。九年后,他回到中国农业大学任教。这位著名的“牛教授”,将大半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奶牛养殖。而2003年,对他以及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而言,都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2003年,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启动了“学生奶奶源升级计划”,李胜利和多位专家加入其中,如何从源头抓起,提升学生饮用奶品质,成为专家们的重要任务。
“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的奶源管理体系和生产规范,建立示范基地,提高奶牛养殖者的技术素质和奶源管理水平,为学生饮用奶提供充足的优质奶源和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李胜利说。
当时国内奶业规模小,奶牛饲养分散,不少牧场老旧落后,原奶的品质与安全也参差不齐。面对这些困境,李胜利教授却看到其中的机遇,学生饮用奶从最初就设定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标准,“‘学生饮用奶奶源升级计划’一举多赢,既能继续提升学生饮用奶的品质,还能以此为抓手从整体上提升中国奶牛养殖质量。”
为此,李胜利与众多专家共同制定了详尽的示范牧场验收标准,涵盖牧场布局、防疫、饲料营养、奶牛健康等方方面面,让升级有章可循。
他们还纷纷深入到全国各地的牧场中去,开展专业培训和现场指导,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至今,专家组编写的《中国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和《中国学生饮用奶奶源管理技术手册》仍然是今天牧场管理者案头常备的经典著作。
2015年,“学生饮用奶奶源升级计划”已验收197个牧场为示范基地,累计培养了4万多名专业人员。这期间,“专家们换了很多批,但老的退了,年轻的又顶上。”一批批专家为一盒盒好奶背后的育种、繁殖、饲料、疾病防控等各个环节提供了技术保障。
李胜利教授说,“如今我们在牛奶质量指标上,像乳脂率、乳蛋白率提高非常快,中国牛奶的单产在2003年可能也就4吨左右,现在已经到10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可以很自豪地说,现在中国奶源质量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当优质的原奶从牧场送到乳企,宁夏伊利总经理陈秀伟介绍,“刚挤出的牛奶会迅速降温保鲜,第一时间运往工厂。”
宁夏引黄灌区日照充足,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液态奶宁夏工厂就坐落于此,是伊利集团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在这里,学生饮用奶的生产配有专用生产线、定制化配方与专属管理团队。每分钟,就有400盒学生饮用奶在流水线上完成灌装。
有安全的牛奶,才有放心的童年。陈秀伟介绍,“学生饮用奶生产的核心在于全链条可追溯,从牧场到学生口中的全程透明可控,同时原料、生产、检测等环节执行严于国标和普通产品的内控标准。”
学生饮用奶首先需要好设备。设备经理丁治彪在伊利工作十八年,经历了学生饮用奶生产线完整的技术变革,“我们的学生饮用奶生产设备,相比常规乳品,需要满足更高的安全等级。”他说技术再先进也离不开人的责任心,“在伊利,操作工每半小时手检关键节点,技术骨干24小时轮值,工程师每周分析设备潜在风险,每个环节的员工都把学生饮用奶当成自家孩子的早餐来对待。”
工作14年,伊利宁夏工厂检验经理马丽艳累计检验2200批次学生饮用奶,合格率是令她骄傲的100%。她介绍:“我们不仅检测常规的营养成分指标,还对微生物、重金属和抗生素残留等安全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在出厂前,学生饮用奶还会再经过成品检测,“每一批次的学生饮用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实验室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甚至在某些关键指标上高于国家标准。”
陈秀伟曾亲身参与过学生们的研学活动,看着一盒盒学生饮用奶送到前来参观的学生手中,他感到责任无比重大。对于乳企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做好学生饮用奶,构建了如此严苛的品质管控体系,他说,“我们秉承的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给孩子喝的奶必须是质量最安全的、品质最高的。”
正是从专家对奶源源头的精耕细作,到乳企工厂生产线上严苛的层层把关,再到坚持对产品入校严格管理,规范征订、配送、储存、领取、分发、饮用的全过程,执行系统管理流程及规范标准,才为学生饮用奶的安全和品质以及饮奶安全筑牢了防线。而时间给出了最高的褒奖: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自启动至今,从未发生过因食品质量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
“心河”的印记
作为营养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张倩主任需要奔赴中国各地调研。她习惯用科学数据证明问题,而“心河”流过的地方,在25年间留下了真实的印迹。
早在1998年,张倩就参与过一项研究,为北京市西城区青春前期女生免费提供牛奶两年,每个学习日330ml。在补充牛奶1年和2年后,都显示补充牛奶组女生的身高、全身和前臂骨量的增量高于对照组。但停止补充牛奶三年后,这种组间差异消失了。张倩说,“研究结论是多喝牛奶可以促进儿童的骨量沉积,但这种饮奶习惯需要持续终身才可能最终受益。”
张倩与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结缘源于一次会议。在项目刚启动时,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蒋建平来到张倩的单位做了一次恳切的分享和交流。在会上,张倩深深被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理念打动,因为“这远不止补充牛奶,更在于培养科学膳食习惯、推动全民健康意识提升,是‘食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张倩说。
营养专家的工作是细致而长久的。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需要长期的检测与研究,张倩说,短则一两年,长则五年,而人群长期变化更需要十年及以上的持续监测。
在年复一年的研究中,张倩和研究团队看到令人欣慰的趋势。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饮奶习惯有明显的提高,“十三五”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结果显示,2019-2021年我国有54%的6-17岁儿童青少年可以做到每天饮用奶及奶制品,有半数以上儿童每天饮奶量可以达到100克以上;较1982年的每人每天仅8克有极大的提高。
对于学生饮用奶为孩子们成长带去的营养好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发布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干预评估报告显示,饮奶干预措施促进了学生骨骼成长与发育,还缓解了营养不均衡导致的消瘦等问题。在针对性饮奶干预措施下,3-5年级学生饮奶组身高比对照组高出2厘米;消瘦率下降4.8个百分点,大于对照组1.4%的降幅,学龄儿童体格成长与体质指数明显改善。
对学生饮用奶项目的价值,张倩的目光放得很远,推广学生饮用奶项目是从小培养儿童青少年饮奶习惯,而饮奶习惯是减少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受益的不仅仅是青少年阶段,对人一生的生活质量都有好处。
在全国各地,张倩和营养专家们看到“营养意识”如何通过一段课间的“奶时光”传递。校园中的孩子未来也会成为一个家庭里的父母,他们从小对营养的理解和行动,都会影响未来更多家庭的营养健康状况。
随着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发展深入,即便是在遥远的高原上的学校,孩子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奶时光”印记。在林芝,张倩看到脸蛋带着高原红的孩子们欣喜地领取学生饮用奶,然后三五成群地在阳光下品味。这一刻,现场的一张张笑脸似乎比数据更加可感也更加真实。
支流汇聚
从国家发端,到企业汇流,再到专家学者的深耕守护,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之所以能够在25年间持续推进,核心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项营养改善工程,更是一次面向全体青少年的营养教育与社会动员。
在君乐宝总部所在的河北省,全省各级政府连续几年将推广、落实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推动了邢台、唐山、邯郸等地出台细则。“政府把学生饮用奶项目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来推进,这既是对计划的肯定,也包含着对我们这些执行企业的鞭策。”对此,君乐宝创始人魏立华有着深刻的体会。
这位身姿挺拔、喜欢长跑的企业家形象地把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比喻成一场马拉松,认为它正处于加速冲刺的阶段,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从中受益。但魏立华也有一种紧迫感,他说马拉松中的“撞墙期”往往出现在后半程,“还有很多孩子没有喝到学生饮用奶,我们仍需加快脚步,让更多孩子真正受益,让这项惠及下一代的工程跑得更稳、更远、更有质量。”
作为一名心怀中国下一代成长的乳企企业家,同时也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魏立华已经连续四年对进一步推动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提出建议,呼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深入实施。
学生营养改善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推进。在魏立华看来,正是经过政府的大力推动、学校的积极配合,以及全行业同仁的坚持,才让这场“长跑”得以持续。
在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中,君乐宝作为企业,从不止于做产品的提供者,更积极配合政府部门与学校开展科普宣传,设立专门负责与学校联系的君乐宝学生奶服务团队,助力计划在基层学校落地。2024年9月起,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和君乐宝联合开展“科学饮奶呵护成长”食育教育校园行宣讲活动,相继在7省14地市200所学校开展营养宣教。
从2014年获得国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资质,到2016年正式运营学生饮用奶项目,君乐宝从河北逐步辐射到河南、江苏等七省,服务了320万学生。
放眼全国,在河北,“蛋奶工程”是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地方深化落实的一个范例;在湖北,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4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在云南,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相结合;在黑龙江,“政企协同”模式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在省内外获得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公报》,二十五年时间,学生饮用奶在校日均供应量从2001年初创时的50万份,跃升至2024年的2672万份,改变了无数中国孩子的成长轨迹。
2023年是四川女孩邓倩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第三年,她的初心就来自一盒儿时的学生饮用奶。她说,在不富裕的家乡,“那是我第一次能每天喝到牛奶”,记忆中的味道与温度,成为一个普通女孩长大后回馈社会的志愿初心。
对于落实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每一位参与者来说,在偏远地区能喝到学生饮用奶的“邓倩们”、云南山村中紧贴玻璃窗的一张张小脸蛋、上扬的孩子身高曲线上的一个个数据点,是让他们坚持25年最朴素也最真实的动力。
这项了不起的营养工程,其意义早已超越营养改善本身,它在二十五年的推广实施过程中有效培养了一代人的营养观念;促进了中国奶源质量提高、反哺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也为建设健康中国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用心浇灌,用爱滋养,在国家指引下如涓涓细流,汇聚成一条“心河”,流向天南海北的课桌,流过孩子的童年,流向未来的中国。
本文由南方周末联合利乐公司共同呈现
向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每一位参与者致敬!
稿件来源:南方周末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