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大风蓝色预警。根据预报,16日至17日,全国10余省区市将遇大风,强冷空气将带来剧烈降温,部分地区降温超14℃。11月18日前后0℃线将南压至苏皖南部至湖北北部,居民取暖需求将进一步攀升。

面对寒潮挑战,百姓最关心“暖气热不热、用电稳不稳”,企业担忧“生产会不会受影响”。国家电网预判,今年冬季气候“冷暖转换”频繁,能源保供压力较大。为此,国家能源局提前布局,从保障供暖用煤、天然气足量供应,到优化电力调度优先满足居民取暖和重点企业生产用电,再到依托科技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构建完善覆盖煤、电、油、气及新能源的立体保供体系,用扎实举措确保百姓温暖过冬、工业生产有序运转。

固本强基 夯实能源供应基本盘

电网补强工程加速投产、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煤炭产量稳中有升……共同为迎峰度冬筑牢电力与煤炭供应双重保障,全力守护百姓冬季生产生活用能安全。

坚强的电力基础设施是冬季能源保供的第一道防线。初冬时节,从内蒙古草原到黔桂高山,一批重点电网补强工程正加速推进。

11月14日,国网蒙东电力500千伏岭冯1线防舞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标志着今年68项防冰抗灾电网补强工程全部投产;在福建宁德,古田溪水电厂的6台机组马力齐开,确保“调得动、顶得上、发得满”;金沙江上游水风光一体化大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中国华电叶巴滩水电站计划年底首批机组发电,将为华中地区冬季电力供应再添动力。

这是8月19日拍摄的“宁电入湘”工程宁夏中卫市中宁换流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冯开华 摄

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国网新增投运500千伏及以上电网基建工程113项,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保障冬季高峰用电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能源保供体系中,煤炭依然是“压舱石”。在呼伦贝尔银装素裹的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巨型挖掘机挥舞铁臂,“5G+”无人矿卡穿梭其间;千里之外的安徽淮北,祁南矿井的煤炭正通过“电煤绿色通道”源源不断运往华东地区。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以来,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持续保持在1230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截至11月11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2.27亿吨,可用35天。煤炭供应总体平稳、库存充裕,为冬季用能提供坚实保障。

与此同时,铁路、公路、水运协同联动,电煤运输通道高效畅通;多地政府提前介入市场监管,遏制煤价异常波动,确保能源价格保持平稳运行。

绿智并举 科技赋能提升保供效能

主动抢修让供暖季供电少出故障、快修快复,绿色电力和核能供暖让家里温度稳、空气好……科技与绿色双轮驱动,实实在在守护百姓冬日暖居需求。随着智能感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能源体系运行更智慧、更高效。

在雄安新区,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创新打造主动抢修模式,利用自主研发的低压故障智能辅助研判模块,精准感知定位故障位置,比客户提前一步发现问题,主城区重点区域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9%。

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苏阳介绍,“被动抢修”转变为“主动处置”后,平均修复时长较以往降低30%以上,这个取暖季更多群众将享受到更可靠的供电。

与此同时,绿色转型正为保供注入澎湃动能。在新疆天山北麓,“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风机迎风旋转,光伏板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中国华电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200万千瓦煤电与610万千瓦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即将全面投产,将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把绿色电力送出新疆。

“疆电外送”让新疆成为理想的“西部能源粮仓”。±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如同一条横贯东西的“能源高铁”,将“新疆电”跨越3300多公里直送安徽古泉换流站,为华东地区电力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8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占全部发电量的约40%;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合计1.7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3%,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22%。清洁能源正逐步成为能源供应“主角”。

在山东,国家电投“暖核一号”项目正为烟台海阳、威海乳山两地40万居民提供稳定热源。

“用了核能供暖后,家里温度一直都很稳定、很舒服,冬天的空气也变得更好了。”山东省海阳市金阳海岸小区居民成先生说。监测数据显示,海阳市供暖季PM10平均浓度下降43%,二氧化氮浓度下降13.7%。核能“余热”供暖实现了民生保障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成为我国探索零碳供热的重要突破。

多能协同 保障民生暖居工业稳产

油气保供提质、储气库储备充足,多渠道保障资源供应,既让百姓冬季取暖无虞,也为工业生产稳定运行筑牢能源安全屏障。随着寒潮脚步临近,各能源企业织密安全防线,保障能源体系稳定高效运行。

9月8日,垦利6-1油田10-1北区块Ⅱ期开发项目油气平台在渤海海域完成海上安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杜鹏辉 摄)

在油气领域,国家管网集团利用进口气检修窗口期,顺利完成天然气管网改线、互联互通接口等22项大型作业;塔里木油田4座储气库年度注气任务已全部完成,累计注气近8亿立方米,最高日产气可达1000万立方米。

中国石油各大气区准备工作全面提速。长庆、塔里木、西南油气田等各大油气田加大增储上产力度,通过精细地质研究、优化生产组织、加快新井投产应对用气高峰。

中国石化多渠道布局冬季保供“资源池”,积极与资源商对接,确保进口长协资源全部履约,结合市场需求,抢抓机遇提前采购液化天然气现货,加强运力统筹管理,提升液化天然气资源接卸效率,优化液化天然气罐存摆布,高峰期前将储罐升至较高液位运行,全力夯实保供基础。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表示,近年来,我国能源保供体系不断完善,呈现出“多能互补、智能调度、绿色低碳、安全韧性”并行发展的新格局。这场覆盖煤炭、电力、油气、新能源的全国能源保供行动,正以系统化、精细化的思路为群众过冬托起稳稳的“热能底气”。

从煤炭稳定供应到电力绿色转型,从科技创新赋能到筑牢安全防线,今冬的能源保供战,是一场跨越山河、多能联动的系统大考。

随着一系列工程陆续投产、措施加速落地,能源体系的韧性与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一个更加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供应格局,正在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前行与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保驾护航。(记者王悦阳、吴慧珺)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方琳
5488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小小笤帚苗做成了10亿元大产业,不简单!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