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走进中核工程核科技研究和试验项目基地,百余个试验台架林立其间。其中,一座名为“鲲鹏”的高大铝白钢铁台架泛着银光,熠熠生辉。工作人员穿梭其中,正在对台架各个节点进行调试。

“鲲鹏”台架。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作为安全壳与安全系统综合试验台架,‘鲲鹏’主要用于验证华龙后续机型安全系统设计方案和自主开发软件的有效性。”中核工程先进核能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华龙后续堆工系统总师杨长江介绍,目前,“鲲鹏”已进入调试阶段,2025年内将进行相关试验,为“华龙一号”后续机型升级迭代提供支持。
中央企业是国家创新链条的关键枢纽,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骨干中坚。近年来,中央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明显成效。
圆满完成嫦娥六号探月任务、300兆瓦F级重型燃机点火成功、“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万米、6000米级深海平台完成试采、时速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发布……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了1.1万亿元,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数量达到了24个,打造了一批“大国重器”。
“我们坚持‘顶格、管用、解渴’,完善出资人的支持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首次设立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进一步强化国有资本金的支持,专门对重大科技创新予以了工资单列,2024年单列的工资总额增长15.6%,中央企业抓创新、强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说。
国务院国资委近期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2025年,要切实抓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突破和掌握更多源头底层技术,加快建设中试验证平台,建设高水平创新生态,推进高效率成果转化,更好发挥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作用。
“上述举措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中央企业要继续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确保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创新管理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效率。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