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中关村论坛发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结果显示,2024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相比2012年的第20位提升了10个位次,是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也是唯一进入世界前十行列的中等收入国家。
距离“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还有10年,过去十余年的快速进步,正是我们在未来10年接续奋斗的基础和底气。我们要建成什么样的科技强国?
汇聚原始创新的星辰大海。中国科技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惊人跃迁。2018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1.97万亿元,2024年超3.6万亿元,6年时间经费增长84%。如今,中国研发经费投入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2位。全职研发人员总量、STEM毕业生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量、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等指标均稳居全球首位。这些数字背后是新型举国体制释放的磅礴动能。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科技强国建设要迎接“卡脖子”与“捅破天”的双重挑战。光刻机还在牵动芯片产业的神经,航空发动机仍在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要用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领域,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前沿领域,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锻造长板。
营造全球创新的东方磁场。中国政府已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8个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加入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牵头发起了《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响应。“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已支持万余名共建国家青年科技人才来华开展科技交流,建设70余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10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一个科技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近年来,大量海外人才回国发展,见证中国机遇的强大“磁吸力”。展望未来,我们还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构筑汇聚全球智慧资源的创新高地。
开创科技治理的中国范式。科技领域的“中国之治”正在形成制度优势。在长三角,“创新券”跨省通用机制破解要素流动的行政藩篱,让“创新力”跨省共享。上个月,多部门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标志着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建立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专项治理框架,提供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中国范式”。既鼓励“无人区”探索,又坚守风险底线,中式治理智慧构建起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集中力量办大事与市场驱动创新有机结合,让中国式现代化在科技领域的实践展现出独特魅力。中国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全人类,不仅在数字经济、绿色科技等领域贡献着全球公共产品,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加快发展的新路径。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中华民族的科技强国之路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东方智慧。面向2035,中国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必将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智慧库、引领文明进步方向的灯塔群。当科技创新与文明传承交响共鸣,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强国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