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经济 > 正文

.jpg

闲置农家院变民宿

  北疆新闻呼和浩特8月11日消息(记者 杨净毓 通讯员 陈秀俊 于子悦)紧锁的院门透出热闹的人声,荒芜的山沟飘起烤肉的香气,沉寂的林地传来孩童的欢歌——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一场关于闲置资源的唤醒运动正在改写乡村肌理,让曾经的“沉睡资本”化作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的汩汩活水。

  闲置房生金:空心村重聚“烟火气”

  三道井子村党总支书记高海曾对着成片锁闭的宅院长吁短叹:“年轻人走了,不少院子整年不见人影。”而这份冷清,却被返乡青年王德龙视作商机。他敏锐抓住村子毗邻市区、山清水秀的天然优势,一口气承包3处闲置老宅,精心改造成望山小筑民宿。

  “这地方空气好、离城近,客人来得停不下来!”王德龙指着预订记录笑意盈盈。开业至今,民宿已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年营业额预计突破200万元。

  更可喜的是,兴旺的人气直接变成了村民的“钱袋子”,旺季时5个本地岗位供不应求,民宿坚持采购的土鸡蛋、山野菜,让乡亲们的农产品不愁销路。几处老宅的新生,不仅撬动了乡村旅游,更织就了一条村民共富的纽带。

  荒山沟聚财:穷沟塘蝶变“致富源”

  2022年,柳条沟村人裴示雨带着资金与想法回到家乡,将目光投向了村里那条荒废多年的山沟。他先付30万元承包费,再砸下180万元改造,300亩荒坡上崛起了自由野轻奢露营基地。如今,这里集露营、烧烤、氧吧体验于一体,成了城里人周末“躲清闲”的首选地。

荒废山沟变露营地

  “最多一天来了3500人,每月稳稳进账12万元。”裴示雨算起收益账,眼里满是干劲。基地常年聘着9个村民,月工资6000元,让大家踏实不少。更难得的是,他每月从利润里提10%设立防返贫基金,孤寡老人的米油、困难学生的学费都有了着落。昔日无人问津的山沟,不仅长出了产业,更涵养了浓浓的乡情。

  沉睡林吐绿:林下经济激活“生态账”

  三道井子村的刘志杰则在林地里挖出了“金元宝”。他承包30亩林地,投入40万元造出风林暮野营地,人工溪流绕着帐篷区蜿蜒,假山瀑布与松涛相映成趣。营地最高单日接待500人,年增收40万元,让老树焕发了新活力。如今文钟镇像这样的林下营地已有10余个,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5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带动全镇旅游收入近千万元。

微信图片_20250811160243.jpg

林下发展养鹅业

  文钟村养殖大户秦玉文的林地更有巧思。她在30亩林子里放养4000只大鹅,鹅群吃草除虫,粪便滋养树木,产出的鹅蛋、鹅肉成了抢手货,形成“林下养鹅、以鹅促绿”的生态闭环,让林子既长绿意又生效益。

  “把‘包袱’变成‘财富’,靠的是创新思维和踏实行动。”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党委书记盖新峰的话道出关键。从闲置房到荒山沟,从沉睡林到产业链,文钟镇用一个个生动案例证明:乡村的每寸土地都藏着增收的潜力。当这些被遗忘的资源在市场化运作中苏醒,乡村振兴的答卷上,便写满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江海
9865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嗨翻小长假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