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石哈河镇,千亩良麦浪翻涌,微风中吹拂着收获的味道。
8月19日,一场以“麦”向未来,“羊”名天下为主题的2025乌拉特中旗旱作有机硬质红皮小麦强村论谈在石哈河镇举行。
本次活动融合了产业研讨、新品发布、项目推介、项目签约、特产及非遗展示等多项内容,全方位展示了当地红皮小麦产业链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当天,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石哈河镇党委书记乌日格希拉图代表当地政府发布了《2025乌拉特红皮小麦产业发展白皮书》,他说:石哈河作为中国旱作红皮小麦核心产区,一直以绿色、健康、原生态为核心价值,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打造五彩石哈河区域公用品牌。
白皮书详细梳理了红皮小麦在旱作有机种植、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市场品牌推广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为战略升级、品牌增值提供权威指南。
活动同期还举办了专家沙龙对话,来自不同行业的专家聚焦以红皮小麦和乌拉特草原羊为代表的当地特色农品,从各自角度为相关产业发展、品牌建设发表自己的建议,为推动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对话中,来自石哈河镇的十余位村代表以及应邀而来的专家们围绕石哈河的农业优势展开深入交流,使得当天的“强村论谈”成为凝聚发展共识、探索合作路径的重要平台,为乡镇间的产业协同与资源共享奠定了“共富共赢”的坚实基础。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杨蕾向在座嘉宾详细阐述了红皮小麦的特性和优势,通过一系列数据指出红皮小麦的链性淀粉是最适合国人面食的小麦,对丰富国人膳食起到了重要作用。
内蒙古农推官刘俊承则指出企业要有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平台宣传企业和品牌。
在当天的活动中,还发布了红皮小麦威士忌等深加工产品,来自杭州乡酿公司的张铁成和酿酒师李春光分别从技术、品牌、资源等方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用红皮小麦酿造威士忌的可行性和优势,这一突破也实现了当地在延伸产业链上的创新,让石哈河红皮小麦拥有了打开新市场的更多可能。
活动中,石哈河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朝鲁孟对石哈河镇粮食仓储与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双盛美村糖蒜加工项目、郜北村蛋鸡养殖庭院经济项目、石哈河村肉牛养殖场项目、柏木村养殖场项目以及林下经济中草药种植项目进行了推介。
石哈河完成了一次在麦田中的项目推介和独特招商,“站在一产谈二产、服务三产”,用最直观的形式让当地的产业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石哈河镇位于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隶属于河套平原,是中国阴山北麓旱地红皮小麦的主产区,其旱地小麦种植占比超过90%,在2025年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2万亩。
早在明清时期,红皮小麦由晋商引入石哈河地区,被老一辈人称为“百穗红”。这种春小麦不仅适应性强、易成活,因蛋白质含量高而成为石哈河人的主要粮食来源。
历经百年,石哈河镇因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石哈河硬质红皮小麦的独特品质,也成为乌拉特中旗红皮小麦的核心产区!
多年来,石哈河镇通过“加工+品牌”双核驱动,形成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为提升红皮小麦附加值,当地企业不断探索深加工路径,将红皮小麦打造成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如今,红皮小麦不仅用于生产高品质面粉、挂面、面包等食品,还被开发成健康饮品、麦仁酒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
从麦田论谈的智慧碰撞到绿色农畜产品的展示,从百年麦种的坚守到威士忌新赛道的开拓——这场融合“农、文、旅、创”的多维盛宴,不仅诠释了“强村”内涵,更勾勒出乌拉特中旗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完)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