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社会 > 正文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冲作客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葛泰佚摄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冲作客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葛泰佚摄

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近日,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冲作客人民网,针对地震灾害链的特点、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进行解读。

“主震后群发滑坡”作为典型的地震灾害链表现,真实存在且极具威胁。许冲指出,地震发生时,强烈的地面震动不仅会直接触发部分滑坡,更会在大量山体上留下隐患——岩体被震裂、坡体结构被破坏,许多斜坡虽未立即失稳,但已接近临界状态。一旦震后遭遇强降雨、余震,甚至冰雪融化等外力刺激,这些“被松动的山体”就可能集中滑坡。​

对于生活在地震次生灾害高风险区的公众,许冲建议。地震发生后,山区群众要高度警惕滑坡、落石、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切勿立即进入山谷、靠近陡坡或河道;提前熟悉当地的避难路线和地质灾害风险点,震后严格听从应急广播和指挥,有序转移;日常应准备好包含饮用水、手电、急救包、收音机等物资的地震应急包,以便在通信中断时开展自救互救;同时,要建立起“灾害链”思维,认识到地震的危害不仅限于震动,更要警惕震后的山体失稳、洪水堰塞等“链式反应”,以科学防灾、有效避险。​

在谈及我国地震减灾体系时,许冲建议,未来,应重点建设灾害链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实现“震—滑—涝”等灾种联动感知与响应;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将应急预案、避难设施、培训教育落实到社区和村庄;推动系统性防灾教育,提升群众基本的风险识别和避险能力,实现“从抗灾向减灾”的战略转变。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方琳
5272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飞阅内蒙古 俯瞰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