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住宅已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之一。针对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特殊风险,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高孟潭近日作客人民网,为公众详细解读高层建筑地震避险与自救知识。
高孟潭介绍,高层建筑,特别是位于沉积盆地上的建筑,对地震波较为敏感,其震动效应通常比其他场地更为显著。高层建筑在地震中震动剧烈,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而诸多灾害往往与震动密切相关。地震本质上是地面的强烈震动引发的一系列破坏,高层建筑的这种震动效应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另外,从造成人员伤害的源头来看,一方面,若震动过于强烈,超出高层建筑的抵抗能力,虽然建筑倒塌属于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在更多情况下,高楼的强烈震动会引发诸多危及生命安全的状况。例如,强烈晃动可能致使房屋吊顶坠落,屋内的立柜、书柜等家具倾倒砸人,原本看似无害的重物,在瞬间晃动中也可能与人体发生碰撞造成伤害。此外,许多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主要支撑由钢筋混凝土整体构成,但中间的填充墙在地震中容易翻倒。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高孟潭作客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葛泰佚摄
地震发生时,高层住宅居民如何应对?高孟潭建议,一是立即趴下。感觉到震动或收到预警信号后,第一时间趴下,用枕头或手臂保护头颈,就近躲至坚固桌子下方;二是固定身体。抓住桌腿等固定物,避免剧烈晃动导致身体失控;三是寻找“生命三角”。若震动加剧,可转移至承重墙墙角等可能形成生存空间的位置。
高孟潭强调,过去一些诸如躲到卫生间或厨房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比如一些户型的卫生间采用的是非承重墙体,并不结实;而厨房存在燃气泄漏的风险,且橱柜及其他物品在地震中也容易掉落伤人。因此,居民日常应了解哪些家具或物品在强烈震动时可能带来伤害,储备相关知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选择合理的应对方式。
对于在地震中如果不幸被埋压,应当如何自救?高孟潭建议,首先,在心理上要做好准备,尽可能创造条件保证呼吸,移动废墟中的物品让自己感觉更舒适。其次,务必处理伤口,家中应常备应急包,其中的止血绷带、创可贴等可用于处理小伤口。最后,一定要保持体力,盲目喊叫易消耗大量体力,可使用砖块、水泥块或更硬的物品敲击墙壁,若有管道,敲击管道效果更佳,以此不时向外界传递信息。同时,若手机还有电,可利用手机与外界联系。高孟潭说,如今,已有科技手段能够探测废墟中的手机信号,这也为被困人员与外界取得联系提供了新途径。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